辛丑年记

前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度总结时间,在开始动笔前我先去翻了翻去年写的在庚子年即将结束前,纵然也有些许遗憾,但似乎一切也大致按当时的想法前行着。

新年之际,我首先希望自己能有余力再次延续这个写下年末总结的传统;其次我希望在未来这一年能真正享受到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能令人愉快的事物;最后,听我分享了这么多,“我也祝福你,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在最后,我好像也没有一个具体且实际的憧憬,只言片语里尽是缥缈愿景,唯一可以被量化的就是延续总结的传统,这么看来这即将实现。

我记得中学时候就会在空间里写一些年末总结之类的文章,后来这个传统一直被保留了下来,有些当做日记存在了本地,有些则是被发了出来。又翻了翻网站里记录着的最早的一篇年末总结年末总结二零一六,其中有一句:

不出所料的,这篇年末总结似乎拖了近一个月,拖延症这件事似乎伴随了自己一整年。

我不禁笑了出来,就这点来说自己似乎一点没变。

关于文学

我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爱文学作品的,我甚至没有搞明白自己为何热爱,但这件事就是不经意间在这些年里发生了,可能是「雪国」里那场绚丽的大火,又或许是「第一炉香」里那句“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头上去。”可能我喜欢通过这些作品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共情能力在此时发挥了作用,我被拉入不同的故事中沉浸与感受,它们或多或少地塑造了我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

没有尽头的「丰饶之海」

「丰饶之海」这个系列贯穿了这几年,在我的生活里断断续续地留下了特别的印记。二零一六年的那篇总结里提到我那时看起了第一部「春雪」,我依旧记得那时在每天去学校的地铁上捧着Kindle的自己,阳光透过列车车窗,从冬季照到了春季。后来则是去年看完的「奔马」,陪我度过了那段疫情刚开始的时期,开始看的时候还是料峭的初春,结束时却已寻不着春天的痕迹。非常喜欢近期在看的「晓寺」,正如题目中所透露出来的,禅意贯穿其中,意味深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完它,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完整个「丰饶之海」,不希望这一切结束得太快,正如很多其他的事物,我依旧对终结和离别难以接受。

遇见下一个「纽约客」

白先勇的作品中,短篇小说集是我的最爱,之前看「台北人」如此,今年的「纽约客」依旧如此。纽约在上世纪远离了一切动荡,但纽约却处处可见因为战争、政治、社会动荡所带来的变化。人们怀揣着憧憬与希望不远万里,从世界上不太平的一隅来到这里,带着最亲近的家人、最珍重的物品和最深刻的记忆,在这片拥挤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被侵蚀,直至消磨殆尽,每个人都在与命运对抗,与社会对抗,那其中所迸发出来的生命力让人触动。

一直有个暂时成为纽约客的梦,融入在嘈杂的街道里,藏身于一间木质地板的旧宅中,闻得到街对面的咖啡店,看得见街口的书报亭,我无需在乎在这里做什么,只需要生活片刻即可。但梦之所以让人憧憬,就是因为它不够真实。反观「纽约客」里的纽约客们,被真实的生活蹂躏碾碎重生,最后消失在时代中,顷刻间被城市淹没。

去年我说,“明年注定不会像今年这样如此悠闲了,但是一个月1-2册的阅读还是希望能够保持下来。”的确,这一年并没有完成很多阅读,仅仅随心地看了一部分,也没有什么计划,想到什么就看些什么。顺便还补了一些获奖的电影,从上世纪的到今年的,也依旧是毫无计划地随心情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起今年早些时候,每天要花上将近三个小时通勤,细想一下那时候的效率是最高的,一周就可以读完一本书,或是看完一部剧。看来留一些时间给通勤也不是一件坏事。封闭的车厢里,抽出身来进入另一个空间,不失为一件美妙的事情。

关于旅行

去江边

长江是贯穿这一整年的主题,正如它贯穿了半个中国一样,它也贯穿了我前半年所有的假期。从年初开始决定每个月出一趟上海,于是便从南京长江大桥一路看到了武汉长江大桥,不知道在这一座座越江大桥建起前,人们望着这奔涌不止的长江是否会感到望而却步。滚滚江水自西向东,终在上海赴向大海。

去海边

大海则是贯穿这一整年的执念,这一执念直至中秋才得以圆满。心心念念的去海边在胶东半岛的绵延不绝的海岸线上如愿以偿,青岛的海风就像初恋,它青涩含蓄,它温文尔雅,它舒适清爽。海浪拍打着形状不一礁石,发出了各色的声音,那是夏季离开前最后的吟唱;被激起的海水冲破堤坝,浸湿了脸颊,那是大海激动澎湃的泪水,在夜色中被月光照得晶莹。

天亮了,海风径直穿过教堂的塔楼,远方的海面平静下来,和昨晚强劲的力量判若两人,像相处了许久的恋人,依旧使人悸动,依旧沉浸其中,但一切终归平常,一切终将安稳。教堂的钟声总在你忘记它时重重响起,不知道对面那座山头红色屋顶房子里的人们能否听到此时的钟声,教堂大殿内彩色玻璃窗下透过的七彩光芒是否也来那里。

去远方

本来今年还计划了不止一次长途旅行,有西南,有新疆,有东北,还有海南,却因为各种不可抗力因素或者纯粹犯懒而搁浅。原以为今年的能探索更多我未涉足的地区,没想到却困在上海了。好在这些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计划依旧存在,仅需一段不用太长的假期,和一位值得信赖的伙伴。

关于感情

一直都很感激母亲十分尊重我,我们如同朋友一样相处着,常常同对方分享最近的琐事。不知道这样的关系是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形成的,我猜测是某一个阶段开始我们对对方都没有情感上的依赖性,她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我身上,正如我也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对付一样;她的生活充实且愉快,常常与朋友出去进行一些前些年忙碌时不曾有时间的活动,正如我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是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没有经历同亲朋好友的告别,就这点来说,保持现状是最好的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健康顺遂变成了一件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虽然知道这样的状态注定无法永恒,人生百态是常事,但依旧希望如此这般可以再持续久一些。

我们把目光所及之处的海域称为“大海”,其实在更远的我们所看不到的那一片,我们称之为“大洋”。我们注定无法像征服大海那样,轻易翻越大洋。它把陆地分割,使得几片大陆无法联系紧密,让人们天各一方,遥遥无期。海水终究冰冷,温暖不了躯体,安抚不了人心。而那潮涨潮落的每一日,才是我正在面对的。下一个清晨,日出依旧准时来临,阳光普照,那将是新的一天。

关于自己

一七年朴树的「猎户星座」专辑里第一首歌叫「空帆船」“让我半醉半醒地游荡在我的命运中,让我跟随着她的起伏与她共舞,我爱这被风带走不会再有的每一天,那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快乐。”

这一年完整地开始接触到国内的社会环境中,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如此,好在前些年的暑假回来的日子,让我面对这一切时并没有那么不知所措,庆幸没有完全脱离这个环境,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脆弱。没有疼痛,没有不适,没有慌张,我坦然接受这一新角色,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进程。

愈发觉得很多事物对我来说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比如没有必要的社交关系,又或是无关紧要的物件。相比之下,生活中的每一天才是过去这一年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天我都有大把时间和自己相处,和自己的狗相处,和朋友们相处,和我的居所相处,和公司以及同事相处;这些容易被认为是习以为常且一直存在于我生活里的事物才是这一年最值得被提起的。

我从来都不觉得任何人会是一个特别的个体,需要有特别的使命而进行一段特别的人生,或许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的存在的意义,都在每一条看似不同的道路驰骋,但直到最后一切趋于平静时,生命的轮回使得我们终将面对同一件事。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的事情有很多种,或是名望、或是艺术、或是亲密关系、或是留下历史,这不尽相同的满足感让人们拥有着不同的经历,但说到底依然是殊途同归。我开始体会到他人对不同事物的追求,我也不再以我自己被框定的标准和狭隘的取向去量度他人,正如歌里说的,“那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快乐”

这世界看似变得停滞不前,但它依旧按照某种规律持续运转;我亦是如此,看似目前的生活和去年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事情就像是通往哪里的路途,对某些事情产生着或许深远的影响。无论怎样,至少目前的状态是让我满意的,有一天被问起最近有什么困扰时,我竟一时语塞,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一个值得说出来的。也许很多年以后,如果不读起来这篇年末总结,我应该不会再记得这一年,它似乎太过于普通而平凡,这一年的我也是如此,我应该接受平凡,接受平凡的一年,接受平凡的生活,接受平凡的自己。

关于世界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个话题,斟酌了很久该从哪个地方开始。回看去年,我是如此悲观,审核、政治、社会、围城,“我再也想象不出拨云见日那天的样子”

它还好吗?

今年不愿再去纠结这个世界还会不会这个问题,无论我关心与否,它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着,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注定会被记录进历史,以后的人们会在历史书上读到“人类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染病,其影响范围之大,覆盖了地球的几乎每一个角落,直至多年以后,它的影响依旧存在……”

早在前年年初时,我就说过,也许2019年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最好的一年,现在看来,这一想法依旧成立,并且这“很长一段时间”似乎变得更久了一些。

但这场大疫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似乎让人们更加依赖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例如居家办公的大力推行、在线娱乐的流行趋势、元宇宙的概念,让我们意识到了虚拟世界的重要性,也许这的确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以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消费需求以及抵消因人口急剧增长所带来的负荷。望向身边的手机,其实我们早就已经参与到这一发展建设过程中了。至于之后会怎样,我也不知道,明年这时候也许可以继续进行这个话题。

随他去吧

这一年似乎看清了许多事情,也看淡了很多事情。作为个体,我们拘泥于整个社会的规则与形式,我们在时代的驱赶中随波逐流,我们藏匿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我们的选择余地太小以至于我们无法顺应我们各自真实的想法,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微不足道以至于我们无法轻易改变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

结语

拖延症一犯再犯,最后写到这里已是农历新年。这乏善可陈的一年,我只能没有重点一般随意记一些,或许还可以从之前每个月的小结里窥探一部分我这一年的想法以及经历,也许以后我便会开始翻看这段时间所记录的生活了。既然新年了,那就祝看到这里的你在新的一年里能达成一些自己的愿想,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获得幸福。

辛丑年腊月小结

进入了十二月就意味着节日接踵而至,上海到处充满着节日气氛,我觉得在上海的外国人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人这么热爱过圣诞节。这几天去的每家餐厅都精心布置了圣诞装饰,街边的梧桐树也挂满了彩灯,这就是上海吧。

说到餐厅,最近不仅仅是在周末,即便周中也有两三天时间在各式餐厅吃晚饭,上海的餐厅仿佛吃不遍似的。探索餐厅有趣的地方已经不仅仅是食物本身了,还有餐厅的布置,老板的性格,餐具菜单灯光等等,它们互相作用,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再者,一家用心布置的餐厅,口味能差到哪去呢。

工作上最近因为新的CEO,又迎来了一波调薪,再算上明年二季度的普调,这一波工资三连跳让人直呼太香了,导致这几天摸鱼都开始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再加上同事和老板都十分友好,目前也没什么压力,于是上班就让人觉得轻松愉快不少。接下来还有元旦假期和春节,可以开始计划去哪玩了。

太久没有出上海,着实有些憋得慌。下个月怎么样都要出去玩一趟,但至于去哪里,暂时还没想法。不过可能又想去海边了吧,是时候把这件事提上日程,计划起来了。

突然意识到这个每月小结已经持续两年了,原本是因为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所以需要记录下那平静的一个月里,为数不多的时刻。现在生活丰富了不少,反倒想说的就没那么多了。一方面是因为平时也都有在社交平台展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为此花的时间少了,不再像以前一空下来就琢磨着写些什么才好。但还是希望这个主题可以持续下去。

这几天温度骤降,一下子跌到了零点,秋天买的羽绒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从衣柜里拿出来裹上,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可惜没有把围巾棉帽手套一并搬过来,只能找个时间去拿一趟才是。

一年即将过去,翻了翻过去一年里写的小结,好在一切都较为顺利地进行着,似乎我期待的事情总能在不久的一两个月后被实现,这是让人欣慰的地方。纵观这一年,也并没有出现让人措手不及的意外,平静的生活才是让人感到安心的常态。其他具体的我就留到年终总结里再说吧。

那么最后,祝圣诞快乐、元旦快乐,各位壬寅虎年再见。

辛丑年冬月小结

这个月的主题应该就是购物了,在这个月拥有了不少自己念叨了很久的东西,比如全画幅相机。买Sony A7R3的原因也很简单,它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贵了,并且我前段时间在拍照的时候总会发出“这时候要是有A7R3和某某镜头就好了”的感慨。至于自己的需求,我主要用它来拍摄建筑、街景,还有一些室内场景,比如家里的陈设和自己的物品,当然除此之外偶尔还要拍人像。选镜头也是以这些角度考量的。

所以接下来应该会更频繁地发一些照片到博客上,还有计划开设一些以摄影为主题的博客,或者说是有丰富照片的内容,可能有些像杂志的形式。至于主题,应该会更倾向于旅游风光、城市人文一类的,终于想起自己最开始的博客定位了。

奥斯卡题目电影补完计划一直在持续中,这个月重新看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依旧记得我小时候看完了久久无法平静的心情,非常过瘾。这次重看给我的体验是差不多的,但同样的,自己又多了一些新的理解,特别是对电影中男主哥哥这一角色的重新认知,“原来他的人物设定这么复杂,性格变化这么丰富,非常有意思”。

可能是因为新的相机,最近更愿意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游走,去了很多原本路过很多次却不怎么在意的地方。比如衡山路那一片,似乎每次都匆匆路过,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走走看看这附近有什么,没想到这么令人惊喜。这个月还常去娄山关路,还记得小时候我每周都从这里坐地铁往返学校和家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站似乎隐约有当年的影子。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城市变迁的样子,那种感觉就像是,这里似乎还是同一个地方,但无论是周围的建筑和商铺,路过这里的人们,甚至此时站在这里的自己都早已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还可以计划着从这里坐到科技馆,重温一下儿时上学的整趟路程,不知科技馆那站还有没有当年热闹的样子。

即将又是年底了,计划把去年那个订阅盘点在今年也延续一下,不过这又是个大工程,但也许可以在今年结束之前写完?

说说刚换的Apple Watch S7

回不去的屏幕

屏幕是这一代升级的重点,屏幕的升级几乎无法被忽视,只要你换一个相对全屏的表盘以后,那种极窄边框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强烈的。相比之下,隔壁的S5立马就显得像是上个时代的设计了。上次从初代换到S5的时候最直接的感知也是屏幕,也是回不去了的屏幕。Apple Watch这个系列的升级十分有规律可循,在屏幕方面,S1-S3是最初的方形屏幕,接着S4-S6升级到了全面屏,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可以预见的是屏幕这个方面,S7的极窄边框设计应该会持续三代,也就是S7-S9。

快速充电的必要性

快速充电是一种虽然不常用,但是一旦有需求,就非常关键的功能。这一代支持更高速的充电以后明显感觉到偶尔在洗澡的过程中,应急充电这么十几分钟就可以支持几乎一天,或是一晚上的使用。前两天我忘记在睡前充电,第二天要出门游泳时,我才发现这件事,于是赶紧充上电,十分钟的充电时间就足矣支撑我整趟行程:出门到游泳馆-一个小时的运动记录-从游泳馆回来,这才以前是无法做到的。

希望用不上的防尘

这代还有一个升级点就是更高级别的防尘,这一点我目前没有任何感觉,不过希望这个升级可以让我的Apple Watch更耐刮一些,我的上一个S5的屏幕和机身已经布满了使用痕迹。不过这可以算得上是这一代值得购买的一个点,因为更耐用,用得更久一些。

其他的升级点

说到这里,相比S6,这一代就没有更多的升级了。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产品的升级节奏在这几年变得十分缓慢,每一代几乎只加了一个主要的升级,和另外若干感知不到的小升级。但比起我的S5,它确实还多了不少新的功能。

  • 首先因为是不锈钢版本,所以屏幕使用的是蓝宝石玻璃,会更加坚固耐用,可以类比这几年iPhone上的镜头玻璃,也同样是蓝宝石玻璃,我几乎没有在这些镜头上看到过任何刮痕。
  • 无线局域网的加入让我在游泳时不会错过电话或者短信,虽然也用处不是很大,但好歹是个心理安慰。至于跑步或其他运动时不带手机,我打算尝试一下仅用AirPods + Watch这样的组合,不知道是不是能满足我的需求,有待商榷。除此之外,我觉得除非手机没电,不然我应该没有任何时候会用它了。
  •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去年S6的升级,也就是加入了血氧检测,就如同其他方面的测量功能,有的时候用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然在睡觉的时候监控我的血氧这件事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一旦我发烧之类的时候,这个指标有的话会安心很多。

总结

手持前两代Apple Watch的朋友,升级的必要性不大。S4的用户可以考虑升级了,因为有两个感知很大的升级,屏幕尺寸和常亮功能,在续航方面应该也有不少缩水。至于手持S3以及之前几代的朋友,S7我认为是个十分合适的升级点,不仅仅因为你可以获得一款焕然一新的设备,并且很大概率未来三年都不需要升级了。上述建议在苹果官网可以获得佐证,目前在售的机型除了SE以外就只有S3和S7,可见苹果直接把前几代下架(特别是S6),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差距不够大吧。

最后十分感谢王同学。

独立关系

上海亦是个偌大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们来到这里,带着无穷无尽的故事,编织着新的开始。

我说了一些我对未来的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从前的我不会愿意提起来的事情。这个对话似乎持续了很久,直到我们忘记了时间的存在,我瞥了一眼手表,是时候结束这段对话了。

仅仅在脑海里构思一些事,和把它们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想象可以没有先后顺序,没有因果逻辑,甚至没有没有开始和结尾,你在想起一些什么的时候把想到的塞入其中便可以了。而亲口讲述出来却与之相反,你没有倒叙插叙的机会,一切平铺直叙,不会被修改了。

“两个人的关系应该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谁都能真正离开对方,也都不能真正离开对方,第一个离开可以是物理上的、身体上的、生活上的;第二个离开则是情感上的、精神上的、生命里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的中心就是你自己,我站在圈子里,接触圈子里令我熟悉的、舒适的人和事。慢慢地,我开始对圈子外面的事物抗拒起来,这个圈子把我与之隔绝,我不知道是我被外面孤立了,还是外面孤立了我。”

“你恰好站在这个圈子的边缘上,我既能感觉到久违的熟悉,又能感觉到未知的惊喜,让人充满兴趣。”

“许久以后,我又重新开始思考和审视我自己,人永远是善变的,或者与其说那是变化,不如说那是一种为了为了与内心所想极力趋同而产生的优化,一种只有自己才会认可的优化。”

“我的变化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一些特定事物的想法。”

“我意识到两个人的关系应该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或可以分离,又或者不可以,都是奇妙又令人产生兴趣的关系啊。”

我回到电脑前,把刚刚想到的又重新整了一遍记录了下来。

近期日记节选-2021秋

好久没有更新这个系列了,毕竟是年更型文章。可能有短时间的日记都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分享的,只好作罢。但转念一想最近再不更新的话,今年也要过去了,那么就连鸽两年了,不可不可。那么按照惯例,随机挑了一些近期的日记进行分享。

2021.7.11

周五晚一下班就直接冲向了南京,这也是我时隔多年以后再次去南京,上次可能是18年吧。去了之前没有去过的大报恩寺遗址,感觉良好。这次的行程安排得十分轻松,最累的部分可能是周六走了很多路然后这两天都游了泳。今天还是三伏天,热得不像话,于是在酒店里休息了大半天就赶紧回了上海,希望未来几天稍微好一些。

2021.8.3

确实又是好几天没有写了,上周四周五都出去浪了,周六上了课,下午去签了房子,晚上去宁波,周日在宁波玩了一天,周一也就是昨天办完事情就赶紧回来了,也是马不停蹄的这几天,忙到也没什么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疫情变得严峻了起来,这个月的旅行计划貌似要取消了,可能在上海内玩一玩吧,很怕出去回来就被隔离了。这个月还要忙着搬家。

2021.8.19

又是一篇编号整百的日记,没想到是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首先终于今天下班以后就可以结束没有网的生活了,算是最后一个搬家前的准备工作也完成了,接下来基本上就没什么繁琐的事情要办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在那边也差不多住了半年了吧,之后可能就会比较少再回去那站了。不过好在离公司和现在住的都不算远,那个理发卡什么的都还能用,所以也并没有太伤感的地方。狗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以后不知道它适应得怎么样,但是至少活动范围大多了,应该会开心吧。那接下来住在这里应该是一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事情,可能一年,也可能是两年或更久,也不知道我的生活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变化,但至少目前看来,一切都算顺利。搬家以后恰逢健身卡到期,似乎可以考虑一下换成新家这边这家健身房,重新开始每天健身。现在下班以后的时间也正好足够我做这件事。基本上下班以后吃饭遛狗再健身,看起来是很健康的样子。新家的厨房让人又有了做饭的欲望,周末可以安排一下,是时候又开始自己下厨做饭了。

2021.8.24

周二的这个工作日也即将过去,最近认识了W,说起他也很有意思,我大概老早就关注了,不过也一直没有什么互动,最近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联系上了,发现了很多相似的地方。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因为经历和接触的事物这些关系,总会慢慢变得愈发不一样,当在我这个年纪发现兴趣相似容易聊上天的人就会变得很有趣了。但是换另一个角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涉猎当然也随之变得宽阔,那么对应的两个人的交集部分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这本是两个矛盾的观点,但是也不需要细究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独特又奇妙,且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说发展方向,这就是关系这件事本身吸引人并让人乐此不疲的地方吧。

2021.8.30

又是新的一周,周一总是有不少事情,这周末也就是前两天似乎经历了很多事情,搬东西看展等等。然后这周末还把网站修好了,正好搬家告一段落,可以好好继续写博客了,这周开始生活又要按部就班起来。顺便在考虑今晚吃什么,可能就是最后几次在那边吃了吧。

2021.8.31

昨晚竟然在沙发上躺到了凌晨三点,简直就是昏迷不醒,起来以后觉得压力很大,其实现在想想好像也没什么,也没有会错过的事情和让人不悦的地方。不过今晚还是要早点洗完躺下才好,这样饭后昏迷的日子还是早点结束比较好。

2021.9.7

晚上遛完狗,泡了个澡,看了几集Rick And Morty,一晚上就过去了,晚上的时间总是过得极其快。收到了工作上的好消息,已经开始期待接下来的生活了,果然平静的生活也要有些刺激才行。

2021.9.18

出发去青岛了,正在虹桥等着出发时间的到来。今天周六本来调休上班,我为了出行就直接请假了,于是这周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上班五天。前两天又因为台风,所以有一天不用来公司上班,于是似乎这周的在公司的时间就更少了,原本因为调休六天的超长工作日,变成了两天两天的零散工作日,顿时轻松许多。对于这次的行程我抱有不小的期待,这是一个我一直都想去的地方。酒店第一天安排在了海边,接下来的时间安排在了市中心,总之应该大多都能体验到。这样海边的城市让人很愉悦,这次也终于可以看到大海,似乎很久没看海了。

2021.9.22

周一的一天,一直幻想中的忘带电脑上班这件事真的发生了,于是回去拿,一来一回一早上几乎没有了。这周就三天的工作日,只休息一天,也是不知道该不该开心。昨天从青岛回来,到家已经很晚了,整趟旅行很顺利。

2021.9.29

周四,得知了明天要早放的消息,可以说明天开始就是快乐的国庆长假。这个假期也陆陆续续算是安排满了,祝顺利。

2021.10.7

国庆的最后一天,愉快的国庆假期就这么结束了,这个假期很轻松过得,所以还不错,也没有去什么人挤人的地方。接下来可以安排一下这个月的出行计划了,如果不去新疆的话可以去一趟湖南,比如长沙和张家界,也是一直在我的列表里的目的地。

2021.10.11

一个短暂的周末悄然离去,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除了周一这一场倾盆的秋雨。好在这个夏天的余热也被一并带走,让我的秋装终于可以从衣柜里出来重见天日。

「鱿鱼游戏」并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剧

要说最近最火的剧,一定是Netflix上的「鱿鱼游戏」。但我在看的过程中,发现了众多电影的影子,以至于我可以猜出的剧情十有八九,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以下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剧透。

首先这个剧的设定,一群人莫名其妙来到一个新的地方,竞争最后的大奖,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闻到了熟悉的味道。是的,就算你没有看过「赌博默示录」,你可能也看过「饥饿游戏」、「移动迷宫」这类反乌托邦电影中的相似设定。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密室逃脱类电影,也是同样的套路。

其次,在剧中玩的游戏似乎也是大家耳熟能详,要么玩过要么听过,再不济至少一下就能明白的游戏项目。但这可能也是这部剧能火的原因之一,没有太复杂的规则,每个人都能看明白并且会更关注几个角色本身的性格以及表现上。当然这也导致了很多桥段中几乎都没有策略可言,把更多的剧情放在人物塑造上,而游戏部分似乎一开始就会知道怎么发展了。好在有足够的时间铺垫每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剧中他们的言行以及结局也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并不会让人觉得干巴巴的。

所以总的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剧,较为俗套的剧情走向让人并没有太多惊喜,铺垫和伏笔的设置也比较浅显。但整体剧情流畅,人物性格塑造成功,故事节奏也不拖沓,打发时间看看也无妨。

辛丑年十月小结

上海终于入秋了,一场雨悄然来临,顿时街上出现了各种颜色的雨伞,人们在本就不宽敞的街道上摩肩接踵,雨伞的碰撞扰乱了人们的步伐、还有回家的心情。

仔细一算,这个月几乎没有工作。先是国庆长假,就接着中秋假,上半个月就摸鱼过去了。再加上因为正值换组期间,我要做的就是把手上的活都交代给其他人,以及看看新组要做的事情。于是我就基本上这段时间都在工位上等着交接的那个同事来找我问问题,以及可以说是漫无目的地看着各种文档和资料。好在一切顺利,按照计划结束了这一个月。

最近开始看丰饶之海的第三部「晓寺」,这也是按照计划在做的事情。今年明显看书的时间少了,于是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回想一下,自己追了不少热门剧和电影,可能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这些地方。

这个月是上海书城最后营业的几天,这个小时候周末常去的地方终于也撑不住了,本有些伤感,但转念一想,本来自己的确从初中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那里,再加上它也不是不回来了,心情便平复不少。挑了一个周六,又回到了福州路,进去书城逛了一圈,挑了不少打折书籍,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趁火打劫。除此之外,双十一把购物车里存着的书几乎清空,看来接下来是真的看不过来了。

愈发觉得上海和纽约是两个很相像的城市,金融、艺术、娱乐、夜生活、还有各种新鲜事物。前几天了解了一下建在南通的上海第三机场的位置,建成之后上海便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座拥有三个机场的城市。这点和纽约也很相似,甚至连三个机场的布局都类似,虹桥机场对应拉瓜迪亚LGA,浦东机场对应肯尼迪JFK,南通机场对于纽瓦克EWR。上个周六准备去吃Brunch,路上看到了和纽约几乎一样的街区,对着马路的木门,门口是半层楼梯,楼梯边则是两个花坛,花坛里种着各个季节会盛开的花。

说起这个,最近还发现一众美国品牌入驻上海,除了那几家有名的汉堡店、炸鸡店、塔可店,我甚至还发现了Texas Roadhouse、The Boiling Crab、The Cheesecake Factory……卖场方面有山姆和Costco,也就是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完全回归在美国的饮食,虽然没有人会这么做。

前两天的周五晚上,在和一个法国朋友喝酒的时候,他说上海、纽约和伦敦是三个十分像的城市,城市的面貌和文化,人们的穿着和生活,都很相似。我回了一句,”但是伦敦太陈旧、纽约太嘈杂,反而上海恰到好处。” 他笑了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上海呀。

月光

离愁弥漫世界,在无际的天空中生出无数的情境。

月色皎洁,明天注定晴朗,也注定今夜有人未眠。

我听过了太多悲伤的故事,它们偶尔在这样的夜晚从脑海里抽离出来,平铺在眼前,我不愿去深究这些已经发生的,

一年前的中秋,我只身在那家还算整洁的隔离酒店里,度过了那最后几天,回到上海前的最后几天。那时恰逢中秋国庆双节连休,一个少有的大长假,我在房间里把所有的窗帘拉开,让月色直接投射进来,我躺在纯白的床单上,回想着已发生的事,感受着它们在身后离我越来越远。

月亮似乎是人类在夜晚最在乎的东西,抬起头,它永远高高挂起,不偏不倚。望向它,所有关于它的记忆片段如泉水般涌现,瞬间充满了整个夜空,就像明亮的月光那样。

我想起了小时候印象中最早的那个家,二楼有一个宽阔的露台,我常常在饭后搬一把竹椅坐在夜空下,奶奶会陪着我并给我讲故事,关于她的过去,关于我的到来。隔壁的房间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传来了爷爷的呼噜声,奶奶便不耐烦地站起身,嘴里嘀咕着一些数落的话,一边把一旁的毯子轻轻铺在了爷爷的身上……

去年离开美国之前的最后一次搬家,我搬到了芝加哥河不远处的一栋高层建筑里,当时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位于四十五层,并且窗前没有任何一栋高层建筑。每每我在站窗前,望向南方,我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切都显得渺小起来。到了夜晚,巨大的月亮透过大片窗户把房间照得通亮,我席地而坐,抬头望着,月亮离我好近好近……

我们歌颂月亮赞美月亮,没有人会厌恶黑暗中的光就像没有人会讨厌沙漠里的绿洲那样。它给予了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希望,它成为了每一个身处异乡的人的寄托。它似乎可以突破时间的枷锁,把一些关于它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并在这样的夜晚通过月光传达给你。

夜深了,未眠的人们。

辛丑年九月小结

这个月随着开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总是能看到上学放学的学生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小区里有不少小学生(细想了一下这和这个房子建成的时间相吻合),所以总是能在我早上遛狗时遇到送小孩上学的妈妈们,还有下班时遇到结伴走回家的学生们,这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生气。

这个月从知道到隔壁组开始扩招,到着手换组,并最终把这件事确定下来,一共经历大半个月的时间。过程真的挺快的,以至于现在似乎还没缓过神来,接下来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交接,新组的老板也已经开始要带着我一起加入他们的Group lunch,似乎都挺顺利。

九月的天气终于舒适了许多,到了一种晒太阳不会太热的程度,像美国北部的夏天。这个月正好是回国一年,这一年似乎有了许多的变化,又或者说生活趋于另一种平静与稳定,是久违了的,我也不确定这样的状态可以持续多久,或许短暂或许很久很久。

这个月趁着中秋假期,去了一趟青岛,是一个想去很久的地方,它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无际的大海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山坡,山坡上红色瓦片屋顶德据时期留下的建筑若隐若现,时而还能发现尖屋顶的教堂藏在其中,令人心神向往。随处可见的青岛啤酒和海鲜排挡给这里留下了旅行的味道,喝上一大杯啤酒原浆,一个海风吹拂的夜晚便开始了。

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正在上海的酒店隔离,无所事事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两周,但那时似乎也没有那么煎熬。补了些拖了很久的剧和电影,再做一些有的没的,一天天地就过去了。没想到距离那个时候,已经一年的时间了。过去一年里我常常把一句“才回国没多久”挂在嘴边,直到最近这句话又脱口而出时,我才意识到似乎不能再继续这么说,此时停下来便是一个很好的节点。

还记得去年九月,我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一首王菲的《浮躁》,现在想想似乎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实则那时候要工作没工作,要生活没生活,就像汪洋中的一叶孤帆,仍海风肆意、波涛翻涌,谁也不知道它将漂向何处,搁浅在哪。但话说回来,今年反倒不敢分享这首歌了,“九月里,平淡无聊,一切都好”,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美好状态,越看清现实它就越飘渺,也只有去年那种敢于独自漂泊海上的冲劲,我才敢认为“一切都好”吧。

  • © 2014-2025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