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异地恋的一些看法

关于异地恋,我一直有很多想说的,趁这个机会我就讲讲这个话题。

前段时间在明尼苏达的挚友来芝加哥玩,一路上她跟我抱怨了在加拿大的男友的种种事情,太忙不理她,不够在乎她等等琐事。总而言之,从他们离开一共不过2个月,就已经觉得走不下去了。事后我问他男友,也就是我高中的室友,他说,确实感觉到没有她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变渐渐没有那么粘在一起了。在安慰过我挚友以后便和她讲了讲我的经历:

他离开之前,两年前的暑假,高一刚放假。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几乎天天出去,天天黏在一起,还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有一次,在吃东西的时候看他心情不好,我就提出了不解。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有件事情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一直没有和你说,但是没想到会来得那么快。以前家里就办了移民申请,没想到今年就可以走了,所以我暑假结束以后我就要去美国了……

我当时什么都没想,看他那么难过就安慰他:没事的,我去美国读书就好了,还是可以在一起的。没想到这句话确实改变了我所有原先的计划,原本不打算去美国的我开始准备SAT准备出国的材料,开始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我时常和他探讨,如果当初签证没有下来,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吗?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毕业,然后一起去同一个地方上学,住在一起,分享彼此的世界;也许我们之后便厌倦了彼此,各自拥有了不一样的生活,虽然我并不相信这样的假设。

在他离开之前,我们便完成了当初的承诺,如果在一起一年,就向所有朋友宣布这件事情。后来,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精彩的两个月,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看第一天上映的电影,一起在上海找从来没吃过的美食。

接着,他走了,没有挽留,没有送他。

12个小时的时差,我们约法三章,每天无论谁睡觉起床都要说晚安早安,每天都要有一封讲那天做的事情的邮件,还要经营好一个记录我们的故事的微博。

生活依旧继续,我继续着我的高中生活,他开始他新的高中生活。难熬的一年其实也过的很快,我记得他要回来之前的最后一个月,一年的不安迷茫彷徨孤独最终还是把一件小事最终演变成一次争吵。

接着他回来了,我们见面,这感觉就像是分开行驶了一年的列车又重新并行。

异地无疑是一件难熬的事,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没有肢体接触的愉悦,剩下的猜疑、不安、寂寞随时会把两个人彻底地分开。而唯一支持这段感情继续下去的就只是那份你情我愿的信念。不过有时候,你也只有经历过这些才会发现,你原来会那么在乎一个人,而那个人又是那么的在意你。

最后,愿挚友感情顺利。

关于朋友的一些思考

新的书桌面对着一片草地,衬着碧蓝的天,让人看着舒服。当初走进这个房间,便认定了这个位置,可以晒到一下午的太阳,还可以细细观察楼下的每一个经过的人。事实也证明,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活远比想象中顺利。本以为大学会过的清静点,不会再有高中那么热闹,结果却依旧是认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当然这其中大多都是中国人;而对于那些外国朋友,更多就是路上见到打声招呼,内容无非就是Hey Hello What’s up How are you……于是这段时间感受下来,要交一个外国朋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种周围有中国人的情况下,毕竟身处他乡,见到一个同样说中文的那自然是亲切些许。

窗外的树从绿到黄,再被一场突如其来大雨带走每一片树叶,好像也不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于是很快的,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过半。

最近看起了《白夜行》的日剧,这其中的缘由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那天和一个朋友在寝室里喝茶,聊着聊着他就问我“看书吗”,我自然报上了自己偏爱种类的书,他回答“我看推理小说就看一个人的”,于是我就告诉了他我最爱的推理小说作家。最后发现,我们所说的都是东野圭吾,我就继续问他最喜欢哪一本,他说《嫌疑人X的献身》,我说“这是我第二喜欢的,最喜欢的是《白夜行》”,他回答到这也是他第二喜欢的。既然有着一样的喜好,那自然话题就多了起来,之后就被推荐去看了这同名日剧。接下来又因为这部剧想去看《乱世佳人》,然后又看了看身边看到一半的《挪威的森林》还有决定重看的《1Q84》,只能感叹时间根本就不够。

关于朋友,有些人自来熟,第一次认识就可以滔滔不绝,当以为已经是朋友之后却因为生活没什么交集而不怎么说话了。有些人比较慢热,第一次认识的时候话不多,不过一旦找到了共同话题就会发现其实很容易相处,各方面的性格观念也很一致。不过两种人孰优孰劣也很难说,只不过前者会认识更多的人,后者更容易有交心的朋友罢了。

「挪威的森林」之后

这是一本想看已久的书,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把它细细的读完然后再写下这篇算不上是读后感的简单感受。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又被无数次赞赏的小说来说,也许我的评论是那么的肤浅和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一本我欣赏的日本作家的著作,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表达出这种崇拜之情。

和我看的众多小说一样,看《挪》的过程也花了我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从我从离开中国那段时间开始到大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左右。不过这在村上的书里面也算得的快的了,想想读了将近一年的《1Q84》这其实也不算什么。说起来,本打算看完《挪》就去重刷一遍《1Q84》,毕竟当时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年轻了点,虽然很多章不断的读却还是无法参透其中。我看书一向很精,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能大致回忆出故事里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重刷小说的缘由。后来鉴于学业越来越紧也逐渐把重刷这件事晾在一旁了,希望放假的时候有兴致可以拾起它。

刚开始读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挪》里面特殊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太有名,我打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并没有很好的结局。关于结局其实也在我的想象之中,虽然并不完美却那么真实并符合人之常情,淡淡的,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之前看的《多绮作》也是这样的感觉,在故事仿佛还未讲完的时候就结束了,仿佛告诉你了后面的所有事情却又没有直接的讲出来。当你去猜测后面会发生的事情,竟会瞬间想到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也许最后的结局根据每个人看书时候的感受不同也会变得不一样,但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结局一定会随着你读完书而出现的。

书中有两位女主角,一位是故事很多、让男主时刻惦记着的直子,还有一位是男主萍水相逢、看上去一切都很普通的绿。(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但是随着直子的离开,一个人的男主虽会时常惦记着直子却也止不住那份原始的来自内心的欲望。期间他去看过直子一次,那次的感觉很好,来到一个世外桃源一段仿佛不存在却又感受深刻的记忆。那里的生活异常的理想,我一度认为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的样子,远离喧嚣。这是唯一一次直子在书里出镜的时候,让人无限畅想。随着直子的背景一步步浮出水面,其实更让我感觉到的是他们良好的关系。不过自打那次探望以后,直子就再未出现在男主身边过,一件竟成永别,书里对这件事写的很淡,还用书信来弥补没有见面的那份缺失,其实回想一下直子的回信也并没有几份,这也很好的让人感受到直子不断的远去。如果说直子代表的是过去,包括直子周围的一切,特指她的室友,那么过去的最后随着故事的推进便都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样的离开便是永别,直子的离开更是如此。

如果说直子是过去,那也不得不说说代表现在的绿。相识于大学,一切都在身边,但男主的字里行间却没有透露自己对绿的爱意。直到后来直子已经离开,绿又回到了男主的视线,一切便再度重归于好。不过从男主的神情表现中也逐渐透露出对绿的感情,这种感情没有直子的强烈,更多的透露出一种同情。所以直至最后我都觉得男主心里的那位还是直子。结局是朝着男主和绿在一起走的,虽然没有透露更多,但是我还是想到了属于我的那个结局,就像上面我所说的,看到这里每个人心中就将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了。

关于结局:男主一定会和绿在一起这一点也从最后几段男主对绿态度的转变而感受得到,而且绿明显对男主的感情也是货真价实。这样的结局让人接受也不会让人失望。也许每一个读者都希望故事的结尾是直子好了,和男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作者也从一开始就告诉了读者男主不会因为直子控制自己的欲望,直子也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好转过来,任何一次打击都会造成致命的伤。也许直子的离开和男主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男主做错了什么,没有一个人在爱情面前是可以随意的。

关于直子的死其实从直子离开那个疗养院,那个室外桃园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既然作者把那个疗养院描述成了一个理想之地,不难想象离开那里的直子会怎么样。中间长长一段时间的了无音讯也足以证明直子离离开不远的事实,相信每一个读到那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短暂的消失其实也并没有给男主带来什么,日子依旧继续,男主也开始给绿写信。所以直子的离开虽不是必然,确打一开始就已注定了。

分别是结束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原本可以直接从桂林飞宁波,但是为了一个很好的异性朋友,还是决定先到上海第二天再回去。于是下午下飞机,把东西扔在了妈妈的车上就直接赶到了她那里。

我们初中就在一个班,但真正关系好是在高中。

在高一她和一个喜欢了很久的人彻底结束以后,我们曾互相倾诉,也许这一过程中也产生过一种超越友情的情愫,因为那时她还不知道我已心有所属。一个人在这种时候往往都是最脆弱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温暖的肩膀。有过犹豫和挣扎,最后做了朋友。

每次生日要喝酒,总是会和她少酌几口,每次碰杯都已经不需要眼神,互相拿起酒杯,就那么简单。今天也许是年底见面之前最后一次见面了,匆匆从机场赶,我到的时候已快散场,她也要早点回去和家人一起吃晚饭。见面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像我们平时也不会经常用手机聊天一样,就像三年来每次交论文的前一天她总会不求回报地帮我默默修改时那样,就像每次我安静地抛弃自己的时间帮她处理和电脑有关的事情时那样,过多的言语在这时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离别前最后敬一次酒,我拿起桌上的最后一瓶酒,说了句美国见,便一饮而尽了。接着拍完照我们一起陪她走到外面等车,出租车也很识趣的迟迟不来。也许是离别太过伤感,她压抑已久的泪水还是止不住爆发了。

同学毕竟不能做一辈子,我们总要分道扬镳,就算以后离得在近,也要和那些一起在一个教室里的日子说再见。我拥抱她安慰道到美国以后还可以再见。东方明珠下的日落在今天显得出奇漂亮,这代表着上海一天的结束,也预示着不久以后明天的开始。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在这个我们最常相聚的地方,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那辆回家的车已经到来,离别的伤感被渐渐淹没在陆家嘴来往的车流中,路边我们几个人的身影在楼林中也越发显得渺小。

“一切顺利,我的朋友。”

近期日记节选-2014夏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其实试图想写过,不过最近的忙确实一直干扰着我,好多次都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只能留在草稿箱里,幻想着有天能把它们写完。
我一直有用手机写日记的习惯,漫长的回家路上总需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做。

2014.5.17 阴 雨

一周复一周,本想今早把essay写完,不料早上短短的时间把昨晚睡前这个坚定的决心冲垮在餐桌上的电脑上。然后院子里逛了一圈,就到了午饭时间,还好今天的天气有些不尽人意,不然会有更多的时间被花在那些美好的花花草草上。现在在出去的路上,下起了小雨,希望等下回去的路上不要下大。回去之后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订去美国的机票,其实和那两个也去芝加哥的一起去也可以吧,就是要稍微提前一些。

2014.5.20 晴

今天周二,却在回家的路上,这要完全归功于我们的习大大。我们还因此有了一天额外的假期,真是太好了。于是我也就顺便给自己放个小小的长假吧,其实应该在这句话前面再加一个再才显得比较适合。
令人很可惜的是,那本白夜行忘在了学校里,那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很伤脑筋。一来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不能看了,只能继续写着这篇日记,二来和堂妹说好这次回去要把它带回宁波,我却没有带着,还有明天回去的大巴上只能再另找一本书看了,不然会拿这无聊的三个小时没有办法。今天早上的阴晴不定让我一度以为早上起来时那抹久违的阳光只是昙花一现,没想到下午的晴空带走了那么多天的阴雨天。伴随着将要回家的兴奋,今天最后那几节课心情倒是变得很不错,再者这几天忙这忙那的,所有的事情也在今天早上的补考和下午essay的deadline中落下帷幕。事情一下子少了很多,虽然开始了新的作业,不过这种沁人的感觉就好像连续剧中一波三折的事件得到了平息,虽然又会有新的事情发生,不过至少结局还是不错的。
这几天回去以后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过还是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首先是看两个纪录片,都挺感兴趣的,然后business也有一个视频要看,要么回去的路上看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今天回家以后又可以玩玩《超凡 双生》了,上周玩的那章实在是令我印象深刻啊,感觉很像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不论是人设还是情节节奏的控制都很不错,越来越喜欢这个游戏了。作为游戏的主角,艾伦佩姬这位好莱坞影星的加入也让这款游戏像电影一样,人物刻画出色,剧情饱满。
已经是锦江乐园站了,即将到家,写到这里。

2014.6.30 雨

在家里无聊总想写点什么,或者看点什么。所以今天终于把那篇困扰了3天的17万字看完了,这样仔细阅读着别人的经历就像在看小说一样,故事情节波荡起伏,引人入胜。还好故事的结局算是不错,不然我应该会因为我容易被感动的性格而郁郁不乐好些日子吧。
说起这个暑假,可谓是特别闲,可是又没什么空的时间。因为考驾照的关系,我需要经常跑去练习,所以不能安排旅游这类的活动,可是练习最多占用半天,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而且因为考驾照我推掉了不少活动。现在想了想,要是我没有推掉的话我应该现在在香港,和好友们一起去迪士尼玩了,然后明天会去商场帮他挑选礼物,亲自挑选一根不错的领带送给他。虽然香港已经去过好几次,但是每次都没有那么尽兴,所以总是想着再去,再者,购物天堂这个美名还真不假,再再者,一位特别好的女性朋友在香港有家,这样就可以省去不菲的住宿费用。当然,我现在只能看着那几个朋友在朋友圈刷屏了。
昨天买了本《黑暗塔》系列的第一本,《枪手》,翻了前两页就知道这感觉是我很喜欢的风格,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这个暑假爱上他。这样长篇的故事我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熟悉去了解,不过一旦等我完完全全沉浸在那个世界中的时候可能就无法自拔了。
先说那么多,开始我的黑暗塔了。

2014.7.1 阴 雨

看完电影走在回家的路上,好像是第一次那么晚走在宁波的街道上。小学在这里上学的时候根本不会那么晚还在外面,平常也因为家里没人照顾的缘故一直住宿,算了算从自己一年级开始就一直住宿了。第一次见到这番景象感触颇多,平常热闹的街道显得寂静而又神秘,明亮得诡异的灯光下,几乎看不到行人,只有显示着待运的出租车会从身边掠过。夜晚的风吹在脚上,凉凉的,夜空中的云好像看上去变得更加清澈了。脚感觉不到累,平时这条漫长的路现在显得很短,好像一下子就可以走完了。看了看时间,又是新的一天,晚安。

四月踏着她美妙的舞步

拖了好久没写了,有好几篇东西写到一半就保存在了电脑里,改天有空把这些坑填上。

这个月从清明就开始了它美妙的基调,一张诱人的录取书,一段下午放学的旅程,一个色彩的后花园,都是促成这美妙的因素。作为这个月不变的主题,热烈的阳光和细腻的雨水也给这个基调加上了一抹淡淡的背景色。最后它又收尾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小长假,不知是否预示着这份美妙能够延续下去。

生日过后,就更坚定了运动的步伐,放学之后就和室友往健身房跑。还真别说,一开始的确是跑着去的,当作热身了。不过自从午后的雨下得越来越频繁,就坐车去了。至于原因,一方面是因为6月的毕业旅行定在海南,另一方面在美国的他也曾经说过男人要有肌肉。一来一去,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下来。虽然能坚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有份心总是件好事。

至于通知书,每年16000刀的奖学金,实在是非常具有诱惑力。学校在芝加哥市中心,离坐在我右边那个学艺术的同学应该只有5公里的路程,他在芝加哥艺术学院。综合了专业地理位置住宿条件等等信息以后,暂定的计划就是那里了,毕竟自己也是挺满意。昨天付完定金以后,选宿舍信息的时候不免地憧憬了起来,不知道一年以后我会在以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创造自己的价值。

春天总是伴随着新的希望和开始。我记得今年刚开始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些计划,比如说看些书,还有去哪旅行,包括还有很多细碎的事情,具体就不提了。现在看来该完成的也都完成了,该做的也都做了。有时候计划就是一个驱使你的动力,不过计划对我我这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来说还是挺管用的,再者,我很享受写下计划的过程,因为它总是能让我憧憬达成之后的样子。

再说说生日那天,本来很棒的一天,下午想喝奶茶就和同学叫了奶茶的外卖,喝过之后有点不舒服但也并没有太在意。放学我就叫上了全班同学,到附近的餐厅去吃饭,进餐厅坐下没多久,肚子就不争气了,吃了点东西就不断跑厕所。回来就开始被敬酒,有什么办法,不可能拒绝吧,于是一圈就下来了。我感觉什么都没吃,肚子难受死,晚上也早早的睡了,第二天依旧不舒服,不过还好周五,就早一步回家了。事后那家奶茶被我永远的列入了黑名单。

感觉这个月还发生了很多事情,不过一时也想不起来那么多,再说吧,虽然我知道应该不会再说了。既然四月就这么过去,离高中毕业也越来越快,当年觉得那么遥远的大学生现在也和我只有一步之遥。突然想起那天在学校食堂被一个小学生叫了叔叔,真的是气不打一出来,于是我盯着他呵斥,叫哥哥。果然是老了。

关于生日

又到一年生日
我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妈妈回来给我过生日
问我的愿望是什么
我说以后想要当科学家
妈妈又问
做什么样的科学家
研究植物、动物还是其他东西呢
我一时没答上来

今天和他聊天
有一段这样的记录

8:50

他:你不会已经确定以后的职业了吧
我:就算我确定了,以后也不一定会和我希望的一样吧
我:话说问你个很科学的问题,工资高和自己喜欢的职业你选哪个
他:选工资最高的,你工作到底为了什么要想清楚,玩归玩,工作归工作
我:- -那么现实
我:比如说一个是月薪7000的游戏编写,还有一个是工资10000的软件漏洞排查,你选哪个
他:( ̄▽ ̄)对我来说两个工作都属于烦人型的
我:就是这样蕾类似的例子嘛
他:我肯定做工资高前途大的
我:比如说?
他:比如您刚刚那两个suckersucker的工作,我肯定会选工资高的那个
我:真现实
他:不然呢
我:应该富有激情的说,钱只是实现梦想路上的一些基本满足和个人欲望
他:我的梦想就是有钱,咋办
我:……

所以有些人是为了梦想而工作
有些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
的确是这样
如果问我的观点
我还是希望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起枯燥的享受奢华生活
我更愿意开心的过简单生活
我不会去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就像我不会忍受我看不惯的事
当然过更好生活的想法也不是不好
只是少了点年轻的激情罢了
也许慢慢地
大家最后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是个现实的idea

所以
儿时的梦想总是有趣并富有想像力的
现实总会把你推离梦想的航线
你在另一条路上最越走越远
也许以后蓦然回首
还是希望回到那些回不去的从前

最后

生日快乐

愿唱首不散的春曲

古人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现在的天气却在阴晴不定中度过,早上起来看到窗外湿答答的一片,雨天的惆怅油然而生,不料午后便是灿烂的阳光,不免忍不住想出去走走。穿衣也因此变得尴尬起来,披外套吧有些闷热,不披吧又有些寒意。有时在家起来的时候,同时对着春装夏装们发呆,犹豫不定;天气不好的更是连挑衣服穿的心情都没有,拿起前一天穿的披上就走出了房间。

就目前来看,最爱莫过于春天。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就可以养蚕养蝌蚪,和表弟拿着一个红色的塑料桶就去家对面的公园小池子里抓蝌蚪。渐渐发现桶里的蝌蚪越来越少,长大后才知道蝌蚪也会弱肉强食;其实不要说蝌蚪了,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就像那些富人剥削着穷人仅有的人精力和意志。也许这是事实,不过强并不是天生的强,很多所谓的弱只是在一个又一个选择中放弃了变强的机会而已,所以强者有他强的理由-我后来看开了弱小蝌蚪的死亡,不再把他们按体型分开饲养,多提供食物便是了。

还有一个喜欢这个季节的理由就是它总会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实在不知道从何讲起。

两年级,小学的一次春游,去郊外烧烤,吃过后就玩了起来,剩余的食用油被倒进了未熄灭的炭火上,顿时火光冲天。之后怎么处理的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一圈人在下午的活动中全程跟着老师,回去以后除了游记以外还有一份检讨。庆幸的是有不少人一起挨罚。

三年级,有次体育课,老师带着我们去双杠单杠那边玩。初春的晴天,阳光总是灿烂。快下课的时候我冲到双杠旁边,为了显摆,自己爬了上去。这时下课铃在操场角落的音响里传了出来,我急着下来。不知道是手滑还是脚滑,在半空踉跄了下就倒着摔了下来,头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站起来,揉揉后脑勺,摔得好疼。感到头上湿湿的,发现满手的血。那时天气依旧晴朗。朝着阳光,老师逆着光大步朝我走来,捂住了我脑袋,把我扶到了校医处。

没有任何的麻醉,硬生生地缝了两针,后脑。看着血滴在桌上的盆子里,导致我现在看到新鲜的血就毛骨悚然。好像之后我就在学校变得挺有名了,脑后那条疤也成了人生的印记。

五年级,知道了自己马上要去上海,也许新的生活就像楼下那片草地,莺飞草长。

六年级,那时候一起帮某个同学过生日,晚上就住在了他们家。他房间不大,4个人就两个睡床上,两个睡在地上。我和他睡在地上,晚上聊着聊着差不多睡着了,心里萌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也许那是我第一次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吧。不过很快的,他就转学了,心里的可惜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时间就被慢慢的冲淡了。

初二,和她分手了,也许是某种意义上的第一次,也许是某种意义上的最后一次。之后几天,穿着薄薄的衬衫,坐在操场边上,从热烈的夕阳一直到春风瑟瑟。看着这些就像看着自己的爱情,轰烈到殒落,也许从一开始,这唱的就是一首曲散人终。

初三,在这个适合穿白衬衫的季节里收到了一学霸女生的表白,没有犹豫,拒绝。

最近又知道那个女生SAT考了满分,感慨万千,这种整个亚洲也许都只有个位数的成绩让我望尘莫及。如果以后还能见到,我一定好好的拒绝一次,你很优秀,可是我们不适合,词汇量不一样怎能谈恋爱。

高中的春天,在我的生命中给予了这个季节不同的意义,仿佛不会消逝阳光和草地让我期待着一场一样不会消逝的爱情。也许青春就像这个季节终会过去,但没人愿意忘记自己所经历的那场春季。

地下铁里的世界

学校总是离家里挺远,每周颠簸的路上,总会找点事情给自己做。地铁上的信号会让人抓狂,每到高峰期,沙丁鱼罐头般拥挤的车厢内,每个人都捧着手机,抢着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微弱信号。没有网络的路上,除了塞个耳塞,我总会观察车上来来往往的人,猜测他们的身世和经历。

今天站在我身边的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从装束来看这是一对比较年轻的中产阶级夫妇,孩子已经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龄,是个活泼的小女孩。爸爸站在一边对女孩很好,经常弯下身逗她玩。妈妈则是双手叉腰一脸无奈的站在旁边,还时不时的提醒女孩要保持安静。女孩总是讨爸爸的喜欢,就像妈妈对儿子很好一样。有人说过,爸爸总是会在女儿身上找到妻子的身影,而妈妈则会在儿子身上发现丈夫的影子,也许这便是原因之一。

随着到站前列车的摇晃,小女孩单薄的身体便支撑不住了,纤嫩的手仿佛马上要脱离扶手,重心一晃便靠在了爸爸身上。一旁原本冷静的妈妈见状立马俯下身,双手搭在了女孩的肩膀上,仿佛又语重心长教导了一番。

典型的中国式教育。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不能做父母认为不好或者没有意义事情。不能打游戏,因为会沉迷于游戏并影响学习;不能浪费食物,因为食物来之不易。然而,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通宵打游戏没有写完作业并不代表我会对游戏感冒,我一直用电脑也不代表我一直在玩游戏;剩下的食物总是会被浪费的,只是浪费在垃圾桶里和浪费在肚子里的区别。

拥挤的车厢里,女孩很快就无聊起来,便开始问妈妈要手机玩,妈妈没有同意。理由可想而知,无非是因为玩游戏伤眼睛之类的。女孩变得闷闷不乐,不过不一会又喜逐颜开,追着问爸爸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旁边的哥哥那么帅)(纯脑补)

也许女孩再过几年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然后也不再用手机玩游戏了,渐渐开始聊天,上微博,刷微信。再后来,女孩开始为了青春期的事情而烦恼。妈妈开始教女孩怎么打扮自己,爸爸开始劝导女孩不要接受比爸爸差的男孩。

很快,女孩一家随着人群下车了,妈妈和爸爸分别拉着女孩的两只手,朝着楼梯方向走去。

也许这个家庭我在人生中只能见到一次,但是会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人在地铁中奔波着。地铁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什么样的人都会出现,除了那些根本不会去坐地铁的活在上海顶端的人。

过不了多久,我到了我家的那一站,看着回头远走的列车,我从小世界踏入了大世界,生活还在继续。

当我渡过沙洲

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是最近我们英语课的主题,一篇篇连用中文都难以体会的诗歌变成了一个个字母印在书上,给了最近的英语课一个无趣的基调。所以当难得读懂一首诗的时候就成了英语课最令人激动一幕。

说起十九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煤、钢铁这些词总是不由地在我印象里来回滚动。柯南道尔也给他那本著名的小说赋予了这么一个背景,这让我一直对这个时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英国,或者说整个英格兰岛,在过去的欧洲都是一个被瞧不起的名族,就算现在,浪漫而又傲慢的法国人也不愿意说出他们认为很难听的英语。英语,起源于拉丁语,又结合了当时象征着欧洲最优秀血统日耳曼民族的语言-德语。所以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原本并不被待见并拥有着不纯正语言的民族一渡站在了世界金字塔的顶端-日不落帝国。也许是因为大航海时代,也许是因为工业革命,不过沉重又漫长的历史不是我今天想讨论的话题,又扯多了。

Tennyson就是生长在这个十九世纪的大不列颠岛,他的诗着重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也许这就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着他,让他渴望一个纯净的自然。他有那么一首诗,一开始以为写的是一只鸟,或者说出海的海鸥。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我简单的翻译:
日落和夜星闪烁,
还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在呼唤我,
也希望海滩不要悲鸣,
在我出海的时刻

Sunset这样的基调并不适合一只出海的海鸥,之后的Moan也是这样。它更多诠释出的是一种悲伤,后文里Asleep、Farewell其实都是这样的。其实这是一首写死亡的诗,当潮水已经沉睡,灵魂渡过沙洲飞向远方,悄无声息的在黑暗中,回归自然。

我曾不止一遍地思考过死亡,就比如人为什么来,为什么又要走,走了以后去哪里,会不会再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前我一直不相信轮回,后来听多了,也慢慢地觉得那确实值得成为现世的人对死去的人一种美好的寄托,灵魂也是如此。直到我十几天前参加的葬礼,那是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真实看到一身肉体变成骨灰最后再进入长眠之土,我又不断地思考着生和死的意义。也许没有人能逃过死神的降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不同的是,有些人被万众瞩目的来最后悄悄的走,也有人悄悄的来却轰轰烈烈的走,但更多的人却是有些人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也只有亲人好友会惦记会伤心会感叹。

我也无数次想过死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能够遗留一下一些思想,那些思想又会不会以其他形态留在世间。小时候在火车站买过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记录着别人说自己曾感受过的死亡,当时让我想象了很久。但是如果你问我想不想知道答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不。

人作为目前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生物,总是会想很多几乎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有思想的悲哀。

看来以这首诗的最后一段结尾比较好,顺便附上我简单的翻译:潮水会把我们送到远方,超出时间和空间的长河,我希望面对面见到我的领航者,当我渡过沙洲。

For though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

  • © 2014-2024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