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萧邦

*雨 *
淅淅沥沥
淅淅沥沥

我的中学英语老师曾和我说过,这样的句子虽不符合语法,却有着诗歌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独特优雅。

窗外的雨持续了一天,季节的变化也悄然开始。今年的雪好似比以往来得更晚,以至于现在我依旧可以一件毛衣一件外套出门,而不是厚厚的棉袄。这场雨过后,这样的情形是否会被改变。

以前我讨厌雨天,它沉闷,它阴郁,它让人没有出门的勇气。我甚至会因为雨天变得闷闷不乐,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这般。现在似乎也没有那么讨厌了,雨天反倒可以给自己找个理由好好呆在家,哪也不去,望着窗外,细细想想最近发生的事。也许是长大了,很多事情也变得没有那么需要令人在意了,又或许是需要担心的事情多了,这点事变得不足挂齿了。

十六岁那年,那个雨季,我看着被一个人推荐的一本《1Q84》,它虽生涩难懂,我却一页页地细细看完了。看完以后没有惆怅没有伤感,却好像看淡了很多事情。那时的雨天依旧让人抑郁,但好像因为那本书,这种感觉被慢慢冲淡了。那时的自己依旧会被人称之为心情随天气变化的花朵,但好像因为一个人,心里多了一丝喜悦。

二十岁这年,这个雨季,我看着另一本《舞舞舞》,它不再生涩,我还是一页页细细地读着,有时就着半杯轩尼诗加冰块,就像书里的主角那样。看完之后即惆怅又伤感,却不是因为书里的故事。这时的雨天也许已不再令人那么压抑,但是雨天阴郁感又变得像过去那样,久久无法散去。


淅淅沥沥
淅淅沥沥

关于自由生活

说起自由,这是一个极其微妙的词语,它有着世界上最富有才华的人最崇高的理想,它也有着世界上最简单平凡的人最基本的需求。

生活本该自由,就像最原始的自然世界,每一个生物做着它本能的事情,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但现实的压力会让人被迫的做那些原本不是那么愿意去做的东西,这样的生活并不能简单的称之为自由。

最近我的生活像是被塞进了快节奏的食物加工机器,一面受着来自课程的挤压,一面受着来自生活的压力,却继续要在这个环境下完善着自己。也许很早就意识到这段时间的生活不会轻松,但时不时的偷闲依旧让人充满着需要弥补的漏洞,以至于接下来的假期里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最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不自由。

很小的时候,我就想过,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独立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自己打理自己的一切,因为那样的生活最自由。后来渐渐觉得,人只有到了毫无顾虑的时候,才能真正称得上自由。有的人人身自由,他可以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家庭给他的经济压力让他不得不束缚于公司和事业,这样也不能称之为自由。有的人身体处处受到限制,但他却能说一切想说的话,写一切想写的事情,想一切想要的想法,就像肖生克里的安迪,你说他不自由吧,确实是,但是一方面也并不是那么不自由。

自由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总有比你更自由的人,有些赚够了所有的钱,不需要为你所担心的经济压力发愁,有些人有着独一无二的学习能力,不必为了你所苦手的问题而担忧;相对的,你也比很多其他的人更自由,他们也许不能像你那样出门旅行,抑或不能像你那样学习读书。

政治家们喜欢用自由囚禁人们的思想,殊不知这也让人陷入了另外的不自由。也许这个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那么当你认为你已经过这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生活的时候,你已经可以把它称之为自由生活。

旅人的序

终于
这个地方属于自己
没有城市的喧嚣
没有人群的烦扰
那么
就从这里开始


这一篇之后的部分全部来自我上一个纪录的站点
我选择性收录了我喜欢的几篇

愿岁月静好

正在一架由加州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上,没有什么颠簸,安稳得就像近来的生活。在这个midterm期间,给自己放了一个短短的假期,四天时间说短也不短,足够在三藩好好品味一番了。慵懒的海鸥,陡峭的马路,绚烂的夜晚,缤纷的彩虹,一幕幕被重新编辑进记忆的长河里。距离上次来这个充满阳光的地方已经有四年了,还依稀记得这里发生的种种。远方的岛屿隔着海,我依在码头边,好似产生了熟悉的感觉,不知道躺在那边的海狮们还记不记得我曾经来过。

梦境

梦开始的时候
我便意识到这又是一场梦
如果一个人
反反复复出现在你的梦境
那么这个人你一定无法忘记
也许切断代表不联系
但是心里所想所认知的
怎会说断就断

那些一定无法忘记的东西
或者说反反复复出现在梦境的你
让人会有
失恋的感觉
梦开始的时候
那种感觉便涌了上来
我便意识到这又是一场梦

算得上糟糕的事

这两天纽约这边的天气实在是有点反常,一件短袖一件卫衣我就可以出门了,说好的大雪却是一场也没有见到。这算不上一件糟糕的事,反倒算是一件好事吧。

开学没多久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在上海的大三学生,人挺好也就顺势聊了起来。不过没多久以后,就变得很少聊天了,好像能保持经常聊天关系的朋友本来就很少吧,特别是碰上完全相反的时差。

前几天在圣诞节发祝福微信的时候又顺势聊了一下,我还记得当时他先问我怎么样,我说挺幸福的。后来他又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其实我当时就有种很不好的预感,但是也没有多想,我就以一种很随意的口吻问他怎么了,还辅以了一个贱贱的表情。他说,我月初的时候去医院验血检查了……

我就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作为一个才21岁的在校学生,HIV这样的事情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吧,我完全不敢想象他接下来的生活,不过虽然这样,我也只好全程故作轻松然后安慰道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好在他还是挺积极乐观的,情绪上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波动。至于原因,虽然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的大意和唯一一次的侥幸心理。

问了他今后的打算,他决定退学,我先是说了下这么放弃很可惜,不过在他的坚持中嗅出他这个打算已无法更改后便不再多说什么了;然后还说想离开上海,换个环境,对于这个提议我倒是挺赞同,因为这时候如果住在亲人身边,一定会好很多吧。

这么一想,学校的压力,家里的压力,比起他所遇到的,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吧。第一次同情起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祝福地球另一边的他。

时差关系,话题大概横跨了两天,在最后,我把那本当天看完的《解忧杂货店》推荐给了他,因为这时候看这本暖心的小说会比较合适吧。希望他今后的生活能够顺利,就像他说的,“最糟糕的事情都遇到了,不会再遇到更糟糕的了”。

对于异地恋的一些看法

关于异地恋,我一直有很多想说的,趁这个机会我就讲讲这个话题。

前段时间在明尼苏达的挚友来芝加哥玩,一路上她跟我抱怨了在加拿大的男友的种种事情,太忙不理她,不够在乎她等等琐事。总而言之,从他们离开一共不过2个月,就已经觉得走不下去了。事后我问他男友,也就是我高中的室友,他说,确实感觉到没有她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变渐渐没有那么粘在一起了。在安慰过我挚友以后便和她讲了讲我的经历:

他离开之前,两年前的暑假,高一刚放假。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几乎天天出去,天天黏在一起,还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有一次,在吃东西的时候看他心情不好,我就提出了不解。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有件事情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一直没有和你说,但是没想到会来得那么快。以前家里就办了移民申请,没想到今年就可以走了,所以我暑假结束以后我就要去美国了……

我当时什么都没想,看他那么难过就安慰他:没事的,我去美国读书就好了,还是可以在一起的。没想到这句话确实改变了我所有原先的计划,原本不打算去美国的我开始准备SAT准备出国的材料,开始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我时常和他探讨,如果当初签证没有下来,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吗?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毕业,然后一起去同一个地方上学,住在一起,分享彼此的世界;也许我们之后便厌倦了彼此,各自拥有了不一样的生活,虽然我并不相信这样的假设。

在他离开之前,我们便完成了当初的承诺,如果在一起一年,就向所有朋友宣布这件事情。后来,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精彩的两个月,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看第一天上映的电影,一起在上海找从来没吃过的美食。

接着,他走了,没有挽留,没有送他。

12个小时的时差,我们约法三章,每天无论谁睡觉起床都要说晚安早安,每天都要有一封讲那天做的事情的邮件,还要经营好一个记录我们的故事的微博。

生活依旧继续,我继续着我的高中生活,他开始他新的高中生活。难熬的一年其实也过的很快,我记得他要回来之前的最后一个月,一年的不安迷茫彷徨孤独最终还是把一件小事最终演变成一次争吵。

接着他回来了,我们见面,这感觉就像是分开行驶了一年的列车又重新并行。

异地无疑是一件难熬的事,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没有肢体接触的愉悦,剩下的猜疑、不安、寂寞随时会把两个人彻底地分开。而唯一支持这段感情继续下去的就只是那份你情我愿的信念。不过有时候,你也只有经历过这些才会发现,你原来会那么在乎一个人,而那个人又是那么的在意你。

最后,愿挚友感情顺利。

关于朋友的一些思考

新的书桌面对着一片草地,衬着碧蓝的天,让人看着舒服。当初走进这个房间,便认定了这个位置,可以晒到一下午的太阳,还可以细细观察楼下的每一个经过的人。事实也证明,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活远比想象中顺利。本以为大学会过的清静点,不会再有高中那么热闹,结果却依旧是认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当然这其中大多都是中国人;而对于那些外国朋友,更多就是路上见到打声招呼,内容无非就是Hey Hello What’s up How are you……于是这段时间感受下来,要交一个外国朋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种周围有中国人的情况下,毕竟身处他乡,见到一个同样说中文的那自然是亲切些许。

窗外的树从绿到黄,再被一场突如其来大雨带走每一片树叶,好像也不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于是很快的,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过半。

最近看起了《白夜行》的日剧,这其中的缘由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那天和一个朋友在寝室里喝茶,聊着聊着他就问我“看书吗”,我自然报上了自己偏爱种类的书,他回答“我看推理小说就看一个人的”,于是我就告诉了他我最爱的推理小说作家。最后发现,我们所说的都是东野圭吾,我就继续问他最喜欢哪一本,他说《嫌疑人X的献身》,我说“这是我第二喜欢的,最喜欢的是《白夜行》”,他回答到这也是他第二喜欢的。既然有着一样的喜好,那自然话题就多了起来,之后就被推荐去看了这同名日剧。接下来又因为这部剧想去看《乱世佳人》,然后又看了看身边看到一半的《挪威的森林》还有决定重看的《1Q84》,只能感叹时间根本就不够。

关于朋友,有些人自来熟,第一次认识就可以滔滔不绝,当以为已经是朋友之后却因为生活没什么交集而不怎么说话了。有些人比较慢热,第一次认识的时候话不多,不过一旦找到了共同话题就会发现其实很容易相处,各方面的性格观念也很一致。不过两种人孰优孰劣也很难说,只不过前者会认识更多的人,后者更容易有交心的朋友罢了。

「挪威的森林」之后

这是一本想看已久的书,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把它细细的读完然后再写下这篇算不上是读后感的简单感受。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又被无数次赞赏的小说来说,也许我的评论是那么的肤浅和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一本我欣赏的日本作家的著作,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表达出这种崇拜之情。

和我看的众多小说一样,看《挪》的过程也花了我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从我从离开中国那段时间开始到大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左右。不过这在村上的书里面也算得的快的了,想想读了将近一年的《1Q84》这其实也不算什么。说起来,本打算看完《挪》就去重刷一遍《1Q84》,毕竟当时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年轻了点,虽然很多章不断的读却还是无法参透其中。我看书一向很精,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能大致回忆出故事里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重刷小说的缘由。后来鉴于学业越来越紧也逐渐把重刷这件事晾在一旁了,希望放假的时候有兴致可以拾起它。

刚开始读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挪》里面特殊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太有名,我打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并没有很好的结局。关于结局其实也在我的想象之中,虽然并不完美却那么真实并符合人之常情,淡淡的,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之前看的《多绮作》也是这样的感觉,在故事仿佛还未讲完的时候就结束了,仿佛告诉你了后面的所有事情却又没有直接的讲出来。当你去猜测后面会发生的事情,竟会瞬间想到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也许最后的结局根据每个人看书时候的感受不同也会变得不一样,但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结局一定会随着你读完书而出现的。

书中有两位女主角,一位是故事很多、让男主时刻惦记着的直子,还有一位是男主萍水相逢、看上去一切都很普通的绿。(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但是随着直子的离开,一个人的男主虽会时常惦记着直子却也止不住那份原始的来自内心的欲望。期间他去看过直子一次,那次的感觉很好,来到一个世外桃源一段仿佛不存在却又感受深刻的记忆。那里的生活异常的理想,我一度认为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的样子,远离喧嚣。这是唯一一次直子在书里出镜的时候,让人无限畅想。随着直子的背景一步步浮出水面,其实更让我感觉到的是他们良好的关系。不过自打那次探望以后,直子就再未出现在男主身边过,一件竟成永别,书里对这件事写的很淡,还用书信来弥补没有见面的那份缺失,其实回想一下直子的回信也并没有几份,这也很好的让人感受到直子不断的远去。如果说直子代表的是过去,包括直子周围的一切,特指她的室友,那么过去的最后随着故事的推进便都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样的离开便是永别,直子的离开更是如此。

如果说直子是过去,那也不得不说说代表现在的绿。相识于大学,一切都在身边,但男主的字里行间却没有透露自己对绿的爱意。直到后来直子已经离开,绿又回到了男主的视线,一切便再度重归于好。不过从男主的神情表现中也逐渐透露出对绿的感情,这种感情没有直子的强烈,更多的透露出一种同情。所以直至最后我都觉得男主心里的那位还是直子。结局是朝着男主和绿在一起走的,虽然没有透露更多,但是我还是想到了属于我的那个结局,就像上面我所说的,看到这里每个人心中就将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了。

关于结局:男主一定会和绿在一起这一点也从最后几段男主对绿态度的转变而感受得到,而且绿明显对男主的感情也是货真价实。这样的结局让人接受也不会让人失望。也许每一个读者都希望故事的结尾是直子好了,和男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作者也从一开始就告诉了读者男主不会因为直子控制自己的欲望,直子也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好转过来,任何一次打击都会造成致命的伤。也许直子的离开和男主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男主做错了什么,没有一个人在爱情面前是可以随意的。

关于直子的死其实从直子离开那个疗养院,那个室外桃园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既然作者把那个疗养院描述成了一个理想之地,不难想象离开那里的直子会怎么样。中间长长一段时间的了无音讯也足以证明直子离离开不远的事实,相信每一个读到那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短暂的消失其实也并没有给男主带来什么,日子依旧继续,男主也开始给绿写信。所以直子的离开虽不是必然,确打一开始就已注定了。

  • © 2014-2025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