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记节选-2018夏

2018.6.2

在春天迟迟不愿意正式告别的六月里,我见到了一年中最美妙的上海。假期开始后我拾起了放置一年的健身,这似乎就像整理起久未打理的院子,不知道几个月后会不会恢复到以前的样子。雨季即将到来,然后入暑。

2018.7.25

今天去浦东,穿上了相对正式的白衬衫,又有些紧身的白衬衫,似乎自信了些。错过了一辆地铁以后来了一辆很空的,非常幸运。

2018.7.27

又是忘记带手表的一天,出门许久才发现手腕上空荡荡的,虽然有手机随时都可以看时间没什么大碍,但这种空荡荡的滋味还是令人不悦。今天是周五,然后突然意识到距离离开上海只剩最后两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要购置一个新的行李箱,和周围的人一一告别,希望一切顺利。

2018.8.1

八月第一天,似乎是新的开始,这个月不一样的地方是即将回到美国开始新的阶段,越是到这个时候,就越犹豫。今天去公司的地铁没有那么挤,坐着原本熟悉的十号线,水城路站令人怀念。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吧,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得更好,期待新的一天。

2018.8.7

在上海的时间不足一周,本想着趁这最后几天好好逛逛,不过实习也同样要紧。说起这个实习已经一个月,时间也卡得恰到好处。回去以后又有大把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有点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去面对,还是接受吧。最近喜欢在地铁上写日记,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也总是在周五回家的地铁上写…

2018.8.10

实习最后一天,本来打算今天晚上去宁波的,后来因为晚上的聚餐来不及,于是就打算坐明天六点的车回去,第一次坐那么早的高铁。

2018.8.14

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这架波音787被塞得满满的,似乎一个空位都没有。今天一路下来顺利得令人惊喜,比预想中好上不少,也没有遇到奇怪的事情,是个很好的开始吧。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在浦东坐飞往北美的航班了,时间过得很快,我也要开始最后的一段大学生活了,准备读研还是工作,一切都令人难以抉择。本来在这个暑假打算做的事情几乎有一大半没有完成,但是终究是悟出一个道理:似乎一切阻止我的都来自于自己的决定,那么接下来也全看自己了。

一觉醒来距离结束只剩最后一小时了,好在这趟航班正好赶在了我睡觉的时间,虽然睡觉也是一阵一阵的,但终究是睡了不少时间。
今天似乎是穿少了,之后在旧金山也是,应该随身带一件外套才是。

最后一段行程到目前为止都十分顺利,没有走错路拿错东西等等。

又睡了一觉,醒来窗外已是一抹晨光,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距离整趟行程结束差不多还有二十分钟,终于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有些美丽又有些冰冷。

2018.8.31

阔别许久,的确是好久没有写。已经顺利开学两周,事情变得繁杂,不过当然不会是期末那样的。最近在考虑换新手机的事情,的确用了两年,到了可以换手机的时候。排队买手机,仿佛又回到了大一的时候。今天开始着手工作签证的事情,希望到时候可以一切顺利。

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习惯在室外跑步了。一来一年大多数时候,天气没有那么适合在马路边跑;二来的的确确下楼找一台跑步机是一件十分省时省力的事情,让我再也找不到理由逃避。

不像在室外跑步时可以尽情欣赏路边的风景和来往的人群,在健身房里周围冷冰冰的机械无时无刻不在宣告,这里只是个代替品而已。如果此时能想点什么那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

有时候想着如果自己从事和艺术相关的,便可以在跑步时构思那些没有完成的设计或者作品,换种方式想,那就是在工作之余便就可以健身,岂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其实最近可以想的事情的确不少,工作、论文、甚至是搬家,但是无论哪件事想起来都毫无思绪也不愿意想。也许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烦心的事情连碰都不愿意碰,深怕一点点深陷泥潭,便再也出不来了。
我喜欢思考最近看的电影,或是我最喜欢的那几本书,然后会幻想自己如果是里面的人,我会做什么。所以在跑步时的幻想里,我经历过拯救世界也经历过一夜暴富,当然一切总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谁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找不快呢。

整理书里的事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有个习惯就是不愿意一下子看看多章或是连夜看书,这一方面是个随时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而且奇怪的是,无论时隔多久,我总能想起上次看到了哪里。

有时我会听播客,我收藏的电台里基本上都是一集四十分钟到一小时的,十分适合在跑步时打发时间,或者说是转移一下注意力。涉猎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讲历史的讲坛、科技类的探讨、电影推荐和影评、旅行的趣闻和记录等等。好处是每次跑步时总能在一众节目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么此时便会想节目里的内容了,比如是不是也该安排一次这样的旅行了。

有时候想随意一些,便开始观察周围的人,慢慢地可以分辨哪些人是经常来跑步的,哪些人是狂热的健身爱好者,虽然也没法求证,但是终究看久了就会有经验的。我曾试图去猜测他们的职业或者年龄,猜年龄还有些头绪,猜他们是做什么的就几乎没有任何准确性了,全靠想象,即使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近彩票的事情正火热,我也想过如果那十几亿美金砸到我头上,我的生活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是的我第一件事并不是想怎么花这个钱。我先开始考虑这件事我该和谁讲,要和家里讲吗,要和同学讲吗,最后我已经过一系列利弊权衡,其中还上演了我不是很喜欢的某亲戚来问我借钱的戏码,最终决定最好这件事能烂在自己肚子里,甚至想着那这个钱买下一个小岛或者小村庄,过上隐世的生活。

然后我又思考了这个钱能留下吗,我想着找个大学成为投资者,让后代获得一张更容易进入这所大学的入场券,如果有后代的话。转念一想如果只想着读书就是为了工作的话,这些钱拿去建个公司然后穿位下去就是了。那接下来呢,是时候梦醒了。

我带上耳机,开始随机播放那个我不能更熟悉的歌单。把跑步当作一次思想的旅行,那么这件事便会轻松许多。今天跑步时想些什么好呢,我开始思考……

没有主题的秋日小记

突如其来的气温骤降让我措手不及,不出意外地,感冒侵袭了我的身体,赖了一个礼拜依旧没有要走的样子。

家里的烧水壶仿佛没有停止过工作,似乎除了多喝水早点睡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是的,我最讨厌的地方是医院,最讨厌吃的就是药。也许是这些简单措施起了作用,病情倒是没有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所以基本应该是季节性的流感,至于原因嘛,周围的朋友都纷纷感冒,也不知道是谁传染了谁。

还有几节没有结的课需要在这三个月里修完,好在都不是什么难到令人发指的课程,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结业以后的事情上了。谁能想到两个月前我还在迷茫、彷徨、甚至放弃希望,现在却有了初步计划并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也算是近期令人欣慰的事情了。

和之前不同的是,每周末都给自己安排上了不同的活动,以便享受这秋日里持续不了多久的舒适日子。当然比起可以把周末塞得满满的上海,还是少了些乐趣;如果有一天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两大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那么我会无比乐意在上海生活下去。

在咨询和了解下,在年底那段时间回国不是一件保险的事情,也就是说今年的圣诞节和跨年基本上是在这里度过了。不过春节我还是愿意争取一下,这是我长达四年没回“家”过年的执念。然而有得有失本就是一件极其合理的事情,无论结果是不是如我所愿,都会有令人接受的缘由。

从柜子里拿出了我自己最喜欢的春秋装,一边感概这些衣服一年到头多没多少机会穿,一边想着该怎么搭配才能一个月不重样。之后嘛,就需要把它们收起来迎接冬天了。

才刚到九月就开始思量起十一月底感恩节假期的目的地,无论是在海边度假的夏威夷迈阿密,还是在北极圈看极光的阿拉斯加,甚至是在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都在我本次的选择范围内。当然前提是机票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我还记得今年春天去夏威夷的机票价格都赶上我飞一趟上海了,只得更换目的地。

似乎是很久没有更新了,总觉得再不更新就没人看了吧(不),于是就东扯西扯有了这篇毫无主题的小记。

最后分享一首北岛的诗,收录于他的诗集《守夜》。

這不是告別
因為我們沒有相見
儘管影子和影子
曾在路上疊在一起
想一個孤零零的逃犯

明天,不
明天不在夜的那邊
誰期待, 誰就是罪人
而夜裡發生的故事
就讓它在夜裏結束吧

如果有一天我一无所有

偌大的房间,四面是没有任何装饰物的白墙,这里没有门,也没有窗,我一丝不挂地站在中央。此时我在思考的事情已不再重要,没有倾听者。我紧闭双眼,试图感受任何来自外面的声响。这里很空旷,仿佛只身一人漂浮在连氧气的没有的外太空里。一片寂静中,便寻不着时间流逝的痕迹了……

不知过了多久,在那张令人无比熟悉的床上,带着留恋与不舍,我醒来了。迫不及待地拿起身边的手机记录下这样奇妙的感觉,深怕一翻身便忘了。

在这种炎热的天气,却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权衡再三,关了空调,决定早些起床。

小时候看过一本蓝色封面的书,书里以一个小孩的口吻讲述了他出意外走后,灵魂回到人间向周围人告别的故事;他看到了自己的家人,看到了自己住过的地方,还有他的同学朋友和生前所有的事物。我记得那时候我就十一二岁,和书里的小孩一般大,似乎没法理解书里的那句“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那时候总觉得,这些事长大以后自然就知道了。

我想起我高中的时候读过一首Tennyson的诗,并对此写过一段文字。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Sunset这样的基调并不适合一只出海的海鸥,之后的Moan也是这样。它更多诠释出的是一种悲伤,后文里Asleep、Farewell其实都是这样的。其实这是一首写死亡的诗,当潮水已经沉睡,灵魂渡过沙洲飞向远方,悄无声息的在黑暗中,回归自然。

我曾不止一遍地思考过死亡,就比如人为什么来,为什么又要走,走了以后去哪里,会不会再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前我一直不相信轮回,后来听多了,也慢慢地觉得那确实值得成为现世的人对死去的人一种美好的寄托,灵魂也是如此。直到我十几天前参加的葬礼,那是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真实看到一身肉体变成骨灰最后再进入长眠之土,我又不断地思考着生和死的意义。也许没有人能逃过死神的降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不同的是,有些人被万众瞩目的来最后悄悄的走,也有人悄悄的来却轰轰烈烈的走,但更多的人却是有些人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也只有亲人好友会惦记会伤心会感叹。

我也无数次想过死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能够遗留一下一些思想,那些思想又会不会以其他形态留在世间。小时候在火车站买过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记录着别人说自己曾感受过的死亡,当时让我想象了很久。

人作为目前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生物,总是会想很多几乎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有思想的悲哀。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偷偷瞄一眼窗外,又是一个大晴天,便放心地拉开窗帘,迎接一天的开始。是的,又是新的一天,时间不可能停下来;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拥有的东西变多了,也许是记忆和经历,也许是一些更具象的事物。

其实我也无法定义拥有这件事,暂且先认为这些事物被我占有着,或者此时此刻在我身边罢了。至于时间,那总是有尽头的,这就像没有一件事物是永恒的一样。时限似乎就是一生的那个结点,既然来这个世界时候什么都没有带,包括思想,走的时候便也同样带不走。

走进浴室,脱下身上所有的衣服就像梦里那样,任由温和的水淋过全身,慢慢感受它的温度。把全身都洗净以后,拿起牙刷仔细打磨每一颗牙齿,刮去一天内长出的胡须,并换上自认为算是得体的衣服。打开手机看一会新闻,早餐是沸水煮过的鸡蛋和加热过的牛奶。看了眼时间,漱个口再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出门了。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一无所有,连我最引以为傲的记忆和经历都消逝得一干二净,那似乎也没什么,生活还在那里,你如此,他也如此。

也许我太早学会了接受

“对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而对喜欢的事呢,也是一样,如同战战兢兢地行窃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种苦涩的滋味,因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而痛苦挣扎。总之,我甚至缺乏力量在喜欢与厌恶之间择取其一。”

最近读的那本书里,这段话准确地击中了我。

我总是喜欢不断给自己挖很多坑,然后再得空一个个填起来。有时是读了一两章的书,有时是看了一集的美剧;又有时是像这篇一样,随意说了两句,就被搁置起来得随笔。

从这学期的一门工程专业课开始说起。这是一门公认难的课,当我从我的辅导员那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便选择了妥协,仅仅要求自己通过便是了。想到这我开始恐惧,一方面大学刚开始时那种什么都想争取更好一些的想法似乎不见了,如晨雾般,起初看似浓重,一说散便寻不到一丝痕迹了;另一方面,自己似乎是那么的无力,我无法避免这门让我倍感压力的课,更无法放弃在此之前所做的努力和辜负别人的期待。这便是接受吧。

多数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担对讨厌的事情说不的后果,也的确在多数时候,我们选择接受可以让结果变得更好,代价仅仅是做不愿意的事情罢了。

从记事开始我便被迫接受父母离异这件事,不去在意它,一切似乎也没什么不同,照常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照常拜访父亲那方的亲戚,照常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当这件事偶尔被在意起来时,我依旧照常上课,照常吃饭,照常睡觉,除了偶尔被问起家庭方面的尴尬问题,和小学时无从下手的题目叫我的父亲的作文。我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我也从来没有试图让一切和好如初,反正也从来不明白和好如初是怎么的情形,所以便接受了这件事。每当有人问起,要么瞒着并转移话题,要么思考并如实回答,无论怎么样都只是说明我早已接受了而已,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讨厌这件事。如果说一开始这只是一种没有商量余地的妥协,那么后来便是我二十多年来学会的接受。

开头那段话来自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很多时候我都能在书里的那个迷茫又彷徨的年轻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样的,我甚至还没决定好,未来几年内,我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在哪里,做什么样的事情。以至于只要闲来无事时,我便焦躁地想找点事做,翻单词书也好改简历也好,不空下来便是。一边又几近疯狂地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安排上不同的事,看电影也好健身也好,一出门就是大半天。

我恐惧过,试图抵抗或逃避那些不顺利的、不愉快的、不确定的。我学会了喝酒,一次次在浓烈的酒精中意识到也许只有接受,才能远离这些。工作环境、污染雾霾、成绩单、性取向,生活中有太多东西需要去接受,再多几项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如有一日我可以“选择”接受,那该是一种多么有趣又美妙的生活。

“我就像是一个人在逃命似的,又跑回到屋顶,躺在地上,仰望着布满水汽的夏日夜空。此时,席卷我心灵的情感既不是愤懑,也不是厌恶,更不是悲哀,而是剧烈的恐惧。它并非那种对墓地幽灵的恐惧,而是在神社的杉树林中,撞上身着白衣的神体时所感到的恐惧,它仿佛来自远古,不容你分说。从那天夜里起,我的头上出现了白发,对所有的一切越来越丧失信心,对其他人也越来越怀疑,永久地远离了对人世生活所抱有的全部期待、喜悦与共鸣。”

引用自《人间失格》,献给每一个对未来迷茫的年轻人。

你是否还记得七年前那个雨季

凉飕飕的风穿过昨晚特意留着的缝隙,我不自觉地把手裹进了被子,这是今天第二次醒来,看了眼时间已是十点,决定起床。

窗外阴沉沉的,远处的楼房被埋在烟雾般的小雨里。想起昨天不知在哪看到的新闻,接下来将有持续几天的降雨,我突然意识到上海的雨季似乎到了。

南方潮湿的雨季令人不适,仿佛再舒适的家里都会被笼罩在湿哒哒的环境里,滲水的石灰墙和发霉的衣物,这便是北方人无法里理解雨季。

我急忙把家里的灯打开,让它有些白天的样子。翻了几页最近在看的书就没有了兴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的运动量大,总是觉得睡不够。洗漱完穿好衣服,简单地吃过早饭,出门。

这是平凡的一天,将会独自一人度过。其实我也记不清最近这到底是第几次自己一个人过一天,这早已不是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可是当你突然意识到这真的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一天的时候,那是一种意外的孤独感。是的,我的确很久没有注意过这么一件事了。

在手机上查了查电影的时间,还早。影院在娄山关路,小时候每周去学校我都从这边的地铁站出发,于是决定提前去那附近逛逛。

自从世博会期间离我家更近的十号线开通以后,我便很少去娄山关路站了。之后,自打高中搬了家开始,几年间就再也没去过那。有时候,上海很大,大得让你连路过一些地方的机会都没有;又有时,它很小,因为各种原因你又回到了一处。

这附近的店大多都变了模样,零星几家知名的连锁食品店或餐厅还是保留着它们一尘不变的样子。原本热闹的商场似乎因为对面那家购物中心的建成而变得有些萧条,在深处的大多店铺都已关门,闭上眼似乎还能想起以前人来人往的样子。也许再过不久,这里又会重新修整一翻,说不定引进几家网红店以后,又是别样的风景。同样的,随着一座座的大型购物中心的开放,似乎当年初中时候去的那些地方仿佛连接着它们的地铁站那样,被永远地藏在了地下;每每路过,总忍不住往深处看几眼。

小时候每到周五放学,从浦东那边坐二号线来到这里便已经五点多了。那时候在地铁站门口叫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种宽阔的马路上,这边的车看不到你,更别说对面的,于是在那附近打转,或者沿着回家的方向步行便是我每周都会经历的事情。

假如你忽然离开一个自己无比熟悉的地方,也许当下感受不到什么;回过头看,那里的每一寸都会唤起记忆,令人感慨。

又一场雨毫无预兆地下起,上海的雨季正式开始了。我顺势找到了一家餐厅借着躲雨的名义坐下吃东西。门口的滴答声越来越急促,来往的人似乎也焦急起来。匆匆吃过以后,再次低头看了看时间,距离电影开场不足十分钟,我出门朝着电影院方向走去。

没多久,雨水便冲走了所有痕迹,仿佛我没有来过这里。

在春天结束的日子里

时差一下子起了作用,才躺下三个小时的我毫无征兆地醒了,特别清醒。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如果这时候家里有钟的话,一定可以清晰地听到每次秒针走过的声音。

看着上海的天空从漆黑到明亮,恍惚间有种自己仿佛不属于眼前这一切的感觉;渺小、无力、彷徨、孤独,它们围着我不停地转。你问我这时候在想什么,我从未像这一刻一样期待着日出的到来。

记得大学的第一个暑假,类似的状态持续了很久,直到雨季的到来,在日复一日时阴时雨的日子里,慢慢回到了属于我的时区里。回想起来,那是一个特别的暑假,但这次不打算讲,先放一放。

抱着侥幸希望已经是可以起来的时间,便伸手去拿床头的手机。凌晨四点起来实在是有些早。

合上眼冥想。我想当个诗人,最好随便写什么都不会有人管,四处游历,记下自己见到的经历的。我想去威尼斯,找到那只属于我的华丽面具,把它戴在脸上,遮住双颊,你便只能通过眼睛认识我。我想在水城里的一座座小桥上穿梭,倾听这讲了上千年的故事。

暑假伊始,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一方面告别了一整年的繁重学业,一方面还有没有遇到暑假里会发生的各种事和暑假结束后可能会留下的烂摊子。但愿人们每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直至老去。

侧了侧身子,尝试着再次入睡。也许是对我连续几周作息不规律的惩罚,怎么也无法睡着,依旧漫无目的地胡想。起床以后去剪头发,尝一下惦记了一年上海口味的早餐,逛一逛久违了的中文书店,还要补几场电影,这个暑假的头几天,就这么过吧。

但如果日出时,我已沉沉地睡去,千万不要叫醒我。

散步小记(续)

趁着还没有天黑,便决定出门走走。

背着夕阳那倾斜的余晖,面前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夏天的芝加哥比想象中要热一些,阳光充沛,似乎适合一切户外活动,就像来往那些跑步的女人和遛狗的男人。

刚刚在家的时候特地打扫了一下这半个月来没好好收拾的房间,家里似乎也宽敞了许多。本来计划着过两天就到东部去的,现在看来计划还得推迟,目的地也从东部横跨到了美国的另一端,于是便停下正在收拾的行李箱,换上适合海边行装。

自从今年开始生活在了芝加哥的楼林中,徒步漫无目的的逛便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不会那么无趣,一路沿途的未知。有时候明明坐车很快就可以到的地方也愿意花点时间散步过去,也许也是因为正直漫长的暑假且有大把的时间。

还记得刚来这的时候对周围一切好奇的样子,似乎也是这样的季节。那时候似乎对这个未知的城市充满着期待,好奇周围的一切,徒步一下午穿梭在楼林间也没有感到疲倦。现在虽已渐渐熟悉了这些,但是还是令人偶尔惊喜,湖边的沙滩,公园的鸽子,雨后的彩虹;也许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和当时一模一样,但是那份对事物的好奇和憧憬似乎也没有变。

也不知道还会在这里留多久,未来依旧保持着它神秘的姿态,摸不着也看不透。但是在这一切的迷雾令人欣慰的是,好像曾经梦想的事情一步步都变成的现实,我也享受着梦想中的现实带给我的愉悦。“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也许这其中北岛的话也起了不小作用吧。

路过一家酒吧,有节奏的声音萦绕在耳畔,里面的人们是否有时也会和我一样感到彷徨。时间已不早,路边霓虹的灯光,这又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

当我翻到这篇小记的时候丝毫感觉不出来,距离那时候已经过去了两年。随着夏令时的到来以及迟迟不愿落下的夕阳,越来越难以在这个城市找到冬天的痕迹了,我也仿佛在庆祝一般收起了厚厚的棉衣。

漫长的冬天会来,也终会过去,没有一次例外。我的生活也按部就班地来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年。在一次次对冬天厚厚积雪的抱怨声后,早已找不到当年刚到这里时的好奇。依稀记得大一时坐在出租车上从芝加哥的机场从市中心赶的时候,一栋栋反着光的大楼一点一点浮现并离自己越来越近的那种兴奋。那个出租车司机抱怨着刚过去的那个冬天是他遇到过最漫长的,不知道他是不是每一年都会这么说。

不管怎样,时间久了也会习惯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离开这个城市,也许很快,也许很久。每次自己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时候总会有点伤感地安慰自己,总会再回来的。但是很多时候,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特别是当自己觉得已经习惯了的时候,这一切显得艰难又残忍。

要不了多久,芝加哥的夏天便如期而至,短暂却美好,刚来到这的时候就体会到了。深蓝色的密歇根湖,仿佛走不到尽头的沿湖步道,和随处可见金色的沙滩,无一不令人欣喜。

如果有一天要离开这里,我希望是夏天,日落时分,临湖远眺,清风拂面。

无题随笔

赶着最后一班车回家,白天喧嚣的校园在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冷清。这是春假前的最后一周,竟然还零星下了几场雪,也许我已经是个看见雪高兴不起来的南方人,只希望赶紧结束这长达四个多月的冬天,迎接令人愉悦的春假;春假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词。

酒暖回忆思念瘦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小时候听东风破,只知道这首歌旋律优美,却从来没有读过其中的歌词。

外面下着雨,天空仿佛附着着一层黑色纱布,阴沉沉的。

最近每个晚上都得放着歌才得以入睡,这可能是正在变老的迹象,不再像从前似的倒头就睡。伴随着过去那些熟悉的旋律,思绪涌现,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穿上不容易被浸湿的外套,拿上和这个天气相配的黑色雨伞,出门开始一天的生活。门口公交车站焦急的人们,不知道是在等班车还是在等雨停。我穿过马路,暗自庆幸自己带着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已经无法忍受寂静的夜晚了,看书时候放的轻音乐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六七点吃晚饭一直到一两点睡觉,这段时间已经变成了和睡觉一样久的,一天中最长的时间段。但比起稍瞬即逝的早晨和容易瞌睡的下午,这段时间显得有些无趣冗长。

去学校的路不算长,空旷的马路鲜有人经过,雨天让这一切显得越发静谧。我带上耳机,想让这段路变得热闹些,不断传来的音乐,仿佛能把我禁锢在自己的伞下世界里。我小心翼翼地走在一块块相连接的浅浅的积水里,生怕激起水花破坏了这清净。

我热衷于在睡前,关着灯的房间里冥想。想起以前的事情,从日落前的遭遇到记事起的片段,仿佛每次都会把过去二十年又过了一遍似的。

无数个雪天所留下的积雪被雨水不断地侵蚀,终会被吞没,就像自己收集许久的东西被突然夺走的似的。又看见路边的植被渐渐冒出雪地,似乎这一天的开始也没有那么糟糕。抱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进教室,这一天正式拉开序幕。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角剥落看见小时候。”

然后没多久我又将躺回床上,如此往复,没有一次例外过。

一觉过后积雪消融,便再也找不到冬天的痕迹了。

  • © 2014-2025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