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去了次香港

香港是一座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前两个月期间,最大的事件应该是终于去成了香港。这次去香港的感觉就是似乎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一切又似乎回到了2019年的样子。这种远离上海的感觉变得陌生起来,不知道是不是那时的心境和现在有了些许变化。

我除了小时候第一次去香港玩,其余都是匆匆路过这里,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来玩过。两次来考试,两次在这里转机过夜,还有两次是在广州上暑校那阵匆匆赶过来闲逛。但即便是来了这里无数次,都没有像今年这次这样好好把香港玩了个遍。

有时候我觉得香港和上海挺像的,便捷的地铁网络,路边随处可以歇脚的馆子都挺好吃,十二点的街头依旧热闹,当然还有生活在城市里来自五湖四海各样的人们。以至于我每次过来都没有陌生的感觉,从容地走在街头,我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过客。

又有时候这里让我想起了芝加哥中国城的样子,夹杂英语的广东话,英文和繁体中文互相对应的路牌,小餐馆里的金色财神像和透明玻璃鱼缸,还有到处充斥着来自上个世纪的斑驳气息。

也可能因为张爱玲,她笔下的香港就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初的印象,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充满着机会和挑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每次来就像是拼上了一块碎片,把过去这些细碎的信息联系到了一起。

太喜欢这城市,兼有西湖山水的紧凑与青岛的整洁,而又是离本土最近的唐人街。有些古中国的一鳞半爪给保存了下来,唯其近,没有失真,不像海外的唐人街。

香港很小,三天就能差不多把这里逛完了,香港也很大,在这里发生了无数让人无法忘却的过往。我沿着尖沙咀来到南端,望着维多利亚港上来往的船舶,也许这个世界无论怎么变化,无论十岁时初来香港的我和如今的我有多大的变化,这些船依旧会照着原有的航线驶向它们应该去的地方,这眼前的一切似乎也未曾改变。雨没有停下的迹象,在岸边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歇脚的地方,回头再望一眼对岸的光怪陆离,转身向通往地下的阶梯径直走去。

癸卯年正月小结

这个月过得好快,它被春节假期分成了两半,似乎没上几天班,这一个月就结束了。在假期里去了趟一年多没去的南京,还在宁波周边爬了爬。宁波是个很适合户外的地方,层峦的山不算险峻,十分适合徒步;错落的湖泊适合在一边露营野餐;再加上靠着大海,随时可以前往海边来一场浪漫的海边露营,在日出中醒来。有着三条江穿过的平原地区,也就是市区便处于大海、山峦和湖泊之间,所以无论前往哪里都不会显得太远。本来想趁着着悠长的假期,多去户外,但最后因为接连不断的、来自亲戚朋友的饭局而最终也没能出去几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假期了。

随着出国旅行的进一步放开,我赶紧去更新了我的护照,这已经是我第三本护照了,正如我当时发的朋友圈里所说的,一段新的十年冒险开始了。记得第一本护照还是刚上初中那会办的,去出入境的头天晚上剪了个奇丑的发型,导致那天笑不出来,于是那张奇丑发型配着僵硬笑容的照片陪我度过了许多年。后来办第二本护照的时候急急忙忙差点错过,最后匆匆赶到,顶着一头许久没剪的鸡窝头又留下了一张笑不出来的照片,一转眼又陪了我十年。这一次新拍的照片算不上好看,但比之前算是好多了,我也释然许多,其实这些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在意。

春节档的电影只看了好评最多的满江红,算是非常不错的片,至少在观影体验上不会让人有不值票价的感觉。其实这次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程耳的无名,他之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完全能排进我最喜欢的华语电影列表,但因为口碑太差,假期也没太多时间就打消了念头。

这次回到宁波有了想把家里重新装修一下的念头,毕竟这个房子也有十几年的使用了,装修到处都透露着那个年代的气息。之前因为去住的日子很少并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但这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住得久了,觉得住着也挺舒服的。最近甚至在脑海中跳出来了装修蓝图,或许也可以把这事提上日程了。

可能因为彻底结束了因疫情所带来的限制,今年让我十分憧憬,不禁对未来有了更多的畅想。也祝各位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找到令自己开心的事物。

壬寅年记

迟迟不知道如何动笔记录下这一年,往前翻了翻每个月的小结,发现这一年似乎是很长时间以来最为乏善可陈的一年,平静的生活状态,处处受限的步伐,还有疫情对我影响达到了最大值,这些似乎就是这一年的缩影。

但仔细推敲一下,这一年我自己似乎也没这么糟,糟糕的是环境,在这个异样的环境里或许我还是幸运的那个。比如两个月多的封控,我的收入并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反倒因为每天被关在家里,我不需要花时间在通勤上,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许多,总而言之是段轻松的日子。关于食物短缺的问题,虽然我确实吃不到许多东西了,但因为公司福利不错以及我住在一个相对年轻化的新小区,我并没有为饿肚子而发愁过,相对不错的小区环境也让我得以有了每天下楼散步喘气的机会。这么回过头来看,我也是全上海两千多万人中幸运的那部分人了。

这一年的小结里出现频率最高的除了疫情,便是工作,工作对我来说其实是生活稳定的一部份,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是时间规划上和心里状态上的。从去年开始我就慢慢感受到了稳定工作带来的生活上的稳定,我的时间被规律地划分成了工作日周末以及假期,我可以很早地规划我每个假期甚至每个周末的打算,这种提前计划的感觉让人踏实。心理上的安定便是我似乎暂时不用做出在生活上的巨变,例如换个城市、换个身份。

于是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体验生活上,偶尔居家办公工作日去咖啡店坐一下午,更加规律地运动和健身,去尝试不同的餐厅,多试着计划旅行,这便是我这一年生活的缩影。去年我拉了一个清单写上了来年要去的地方,没想到在这一年也七七八八差不多完成了,还挺意外。但回想起去重庆的时候一路上繁琐手续和经历(写了篇记录:没错我又被隔离了),就只希望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关于明年的旅行计划,目前已经安排上了五一期间去香港拜访朋友,春天去一趟东南亚。为此我赶紧去更新了我的护照和通行证,以便尽早安排起来。

好在这戏剧般的一年在年末戛然而止,一切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了。我还没反应过来,这场疫情就顷刻间变成了一种过去式,竟让我有些慌忙。去年我说,“也许2019年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最好的一年”,这个假说或许依旧成立,但这“很长一段时间”或许也不会太久了。

自认为我在今年的变化挺大,外界因素的稳定使得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身上,从而引起的改变。我不知道怎么去具象化它,也不知道如何去量化它,它会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例如我会更笃定地选择自己的想要的,我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了,我也更勇敢地去尝试一些我从未思考过的事情。至少目前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是积极且正面的,那是一种逐渐远离过去的自己的感觉,或许我正在告别那个不太坚定和缺乏勇气的时期。

离三十岁又近了一步,原本那是个离我很遥远的事,但它似乎已经隐约出现在我前面的不远处了,踮起脚尖仿佛就能望见似的。我好像对那时候我在做什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有了些最基本的想象。我也会被同龄人影响,每当去试图窥探他们的生活状态,我便开始思考,这些是否也是我想要的。或许接触不同的人和理解他们不同的人生,也是我体验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接下来无论我是否随波逐流,找到了一种被自己和大家都认可的生活方式,还是我过上了一种只有我自己能理解的生活,我都愿意欣然接受。

今年的小结又拖了许久,年初那阵子也忙,就一直没有得空整理出来。好在缝缝补补还是写完了,松了口气。其实今年的更新也少得可怜,非要找个理由的话,就只能归结于这一年过得太平静及按部就班了,没有什么特别能说得上的事情,也就没有想记录下的欲望了,但愿开放的2023能改变这样的状态。最后,还是送上一句迟到的新年祝福,祝各位在这一年不再迷途,遇到让自己欣喜的人事物。新年快乐。

壬寅年腊月小结

翻看了我2020一月份写下的第一篇小结,那时候对生活感到迷茫,对自己毫无信心,又因为疫情的到来,把我原有的计划打乱。而距离那时候,已经整整三年过去了。

在这个月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从取消强制隔离开始,再是取消健康码和核酸,最后还有取消出入境限制。政策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谁也不敢相信月初那会的新政策是进入上海需要5天不能进室内公共场所,而到了月底已经没有任何限制措施了,甚至大部分人都阳了一圈有了抗体,这些都是在短短一个月里发生的事情。原本期盼的事情一下子都实现了,反倒还让我一时间不知所措。

这个月毫无意外地阳了,发烧了两天,前前后后一整周都在恢复,也给自己放了一个小长假,好在同事们也都纷纷倒下,也没有人来催我工作上的事情。目前看起来恢复得还行,就是嗅觉不在了,吃什么都不香。家里似乎也都差不多阳了一圈,周围的朋友们也是,果然大家都逃不掉,照这个传播速度,应该很快就可以达成群体免疫,完全恢复了。

在各种政策解绑的时候,我立马定下来了去三亚跨年的行程。先飞海口,再自驾到三亚,环海南岛一直常驻于我的旅行计划,没想到在年底实现了。最后在三亚度过了这个月,快乐地结束了这一年,一扫前阵日子的无奈和暗淡,迎来了让人期待的新一年。

于是这个月几乎就没什么心思工作了,一来是因为假期很多,把年假也大多用在了这个月,二来就是阳了的那天正好是周一,直接请了一整周的病假,又少了一个礼拜的工作时间。前前后后一算,这个月真正在工作的日子和放假的时间也差不了几天。

这是注定会被记住的一个月,无论是我的生活还是社会环境都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转变,未来的规划也会因此而变化。我开始期待起来即将到来的一年。

壬寅年冬月小结

我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这是我上个小结里的结尾,没想到春天在这个月突然来临了。

先说说这个月发生的事情,本来计划了去泉州的行程,然后因为上海的新政策,也就是返沪五天内无法前往那些例如餐厅、商场的公共场所,所以可以说是变相让人不要离开上海。于是我只能取消了出行的计划,不然就整整五天无法出门去餐厅,也无法健身,更有可能无法前往公司上班。

本来还计划在十一月二号的时候去迪士尼赶上万圣节活动的尾巴,没想到在我们要去的前几天,迪士尼就因为疫情关闭了。等再次开放的时候已经是下半月了,我又立马预约上了入园的行程,没想到又在我临行前一天,收到了闭园的消息,只能取消了这个月去迪士尼的计划。不过最近终于它又开放了,园区的装饰也变成了圣诞节的,因为疫情政策,计划从秋天一直拖到了冬天。

于是这个月,本来特别的安排都被搁置,还好在上海还能和朋友们聚聚,出去吃顿饭、打球,周末出门吃饭逛街。

在这种生活变得黯淡的时刻,事情也发生了转机。可能是因为物极必反,被压抑了太久的情绪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在乌鲁木齐中路的那个晚上,我还亲眼见证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我甚至都没敢相信我当时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后续的事情,也朝着积极的方向推进着,我相信一切开始变好了。

壬寅年十月小结

这个月假期和工作日接连不断,让人工作积极不起来,常常一下午沉浸在要放假出去玩的心情里。国庆假期之后那次去重庆并在那边被隔离的经历,更让这个月少了工作的动力,关于这件事可以去看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接着就是月底的万圣节以及节后迎来的假日季,都让人心情松弛,丝毫意识不到这一季度将会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

说起工作,公司前不久毫不意外地宣布了要削减开支的消息。裁员削减福利等等措施应该都会慢慢实施,不过正如老板前几天同我说的那样,“我们应该除了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其他什么都做不了。”最近身边的朋友们也有传来类似的消息,不得不感慨前两年还一片蒸蒸日上的局面竟如此快速地展示出了溃败的样子。这是时代的浪潮,所有人都被绑在一艘摇晃的船上,我也只能希望自己能够平静度过这段动荡时期。

这个月是我回国整两年的时刻,也算是一个特别的节点,比起第一年的新鲜和适应,这一年我感觉到了久未有过的平静,我知道在一段暂时未知其长短的时间内,我的生活状态不会有剧烈的变化。比起前些年面对毕业、工作等不同的抉择,我的内心变得平和。我开始有了更长线的、更久远的计划,我的生活中也有了更多没有截止日期的活动事项。面对生活我愈发从容,这是一种让人舒适的感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时间过得飞快,有同学结婚了,有同学买房安家了,甚至我表弟也在计划和他女朋友结婚的事情,我便意识到确实是到这个时候了。但似乎一想到这些事情,就毫无头绪,但这也是选择离家近会发生的事情,难以避免。

愈发觉得我所处的这个时间,像是一个转变的节点,也许很多年以后往回看这段时期会发现历史已悄然转折。这样的转变过程会逐渐积累并在不远处的某一天爆发,也许是动荡,甚至是战争,抑或是危机,但不安全感已经不经意间种下了。我会这样想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治环境、例如经济变化,不过这也仅仅是我在无聊时的忧虑罢了。生活却依旧继续着,我计划着下个月的旅行目的地,我盘算着今晚吃些什么,我苦恼着最近的工作快要忙不完,我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没错我又被隔离了

起因

是的,我再次被隔离了。

起因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也就是7号那天,早上我去吃了顿brunch,就是这次被疾控判定为密接人员。

我因为这个国庆假期要参加婚礼,我没有选择出去旅行,就把旅行的计划放在了国庆之后的第一个周末,然后再请几天年假,提前离开,这样错峰出行不仅人少,还比较经济。上海在国庆期间也不算太平,所有去过那片酒吧区的人都被赋了红码或者被拉去隔离了,本来我和朋友们也又去那边玩的计划,后来阴差阳错没有去成,我还暗自庆幸躲过一劫。

到了13号周四也就是计划中出发旅行的这一天,我早早地去了虹桥机场,搭乘早班机来到了重庆,这次计划在重庆玩三天,周六晚上回去,这样我还有一个周日,可以休息休息再开始上班。

13号晚上,正当我要回酒店时,我收到上海疾控过来的电话,问我是否去过XXX,就是7号那天我去吃过的餐厅名字,并表示我被判定为密接,并需要立即开始集中隔离。我当时思考了一下,既然我这一天才被通知,那么那位确诊的陌生人应该就是这两天才被确诊,那么其实在六天前,我几乎不存在任何被感染的风险。

于是我表示我已经离开上海了,电话那头又说会立即发送协查函到我所在的城市,并执行相应的管控措施。除此之外,疾控还告知如果我不配合的话会移交给警方处理。接着我又问隔离措施是什么,他们表示,如果在上海的话,我需要被拉走集中隔离七天,在其他地方的话,就遵循当地的隔离政策。我想了想,已经没有必要再同上海方面争辩了,于是我便告诉了他们我正在重庆。

完全没了旅行的心情,开始担心起来隔离的条件和时间,还有后续的行程安排等诸如此类毫无头绪的繁琐事宜。

接下来就是重庆疾控的来电,大致是说因为上海那边过来的通知,我需要执行管控措施。我赶紧做最后的挣扎,我同重庆方面说,我距离密接那天已经过去了6天,再过几个小时就是超过了7天的潜伏期,再加上这位确诊人员是这两天才确诊的,我没有感染风险,而且我最近每天都有做核酸,没有任何问题。重庆疾控听了以后表示理解,并和我说他们隔离政策是从密接那天开始算,执行7天集中隔离加3天居家隔离,又因为我没有居家隔离条件,所以安排了我一直隔离到17号,也就是14-16号三天。

可能因为当时本已经绝望地认为自己要隔离7天,现在变成了3天反倒有了一丝慰藉,所以也就没有继续挣扎了,接受了重庆方面的隔离要求。

后果

我先和酒店协商把当天的酒店钱退了,本来酒店方面并没有同意,但在我提出隔离完继续回来住以后,经理同意了我退了全部的酒店钱,即使从中午入住开始已经有12小时了,并且我还在酒廊吃了一顿。经理还表示,“出来玩被隔离本来就很不愉快了,如果酒店这边还无法退款的话也太惨了。”这里不得不夸一下重庆威斯汀,不管是酒店本身还是服务都让人十分满意。

其次,赶紧去买了一些零食,并问酒店要了拖鞋和牙刷等生活用品,隔离酒店的条件一定一言难尽。后来事实也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定。

接着就是被带到隔离酒店了,其实以前也有过经验,就是当年回国的时候,心想当年14天都坚持下来了,现在3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又安慰自己,好在这次是在重庆隔离,要是在上海的话,不仅仅是要隔离7天,而且可能还被拉去集装箱方舱等设施很差的地方。

隔离百般无聊的日子里,还好我带了工作电脑,一来不影响上班,我不需要请年假隔离了,二来我可以在公司电脑里安装守望先锋,陪我度过这无聊的几天。这期间我还订了隔离完以后几天在重庆的酒店,联系航空公司退了本来预定的机票,和老板打招呼让他做好我下周不在公司的准备,还有把这些遭遇和亲友们吐槽一番。

心情

我的心情从愤怒到接受,我也只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便同意去集中隔离了。其实并不是代表我认可了这件事,而是其实在当下我所能做的反抗聊胜于无,我同电话那头通知我的人的争辩也只是白费口舌而已,他们作为执行命令的人,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我屈从安排而已,而我也意识到,我除了接受,不管做任何事都只是白费力气。即便距离我密接那天已经过了6天,他们还是要按照程序,把确诊阳性的人员前后7天的密接都找出来,带去集中隔离。即便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几乎不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他们也要按照命令把人限制起来。

我当然是愤怒的,如果这件事放在大流行最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会因为恐惧而平静地接受这样的事情;但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且不说很多人已经不在乎是否被感染这件事,我们至少应该对它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不是一刀切执行如此隔离政策。我对如此长期执行的令人感到窒息的政策感到愤怒,我对政府如此不管不顾人民的自由意志感到愤怒,我对一系列相关人员麻木地执行命令的样子感到愤怒。

但我深吸一口气,我难道要和疾控的人吵架吗,他们应该天天被电话另一头的人骂吧。我即使发泄一通,一切都没法被改变,生活依旧要继续,不仅仅是我,而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前两年,我困惑:“这个世界会好吗”,如今我更是疑惑,“它真的可以好吗”。如果说以前我抱有希望,疫情的阴霾会早日散去,待拨云见日那天,我们将会回到2019那年的生活。如今我反倒觉得,虽然疫情终将离我们而去,但许多人会永远地活在它的阴影里,它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了病毒本身,深深根植在每个人心中。而时间就是一驾奋力奔跑着的马车,绝无回头时日。

壬寅年九月小结

九月无疑是快乐的,这个月的开始是中秋假期,结束便是国庆假期,于是一直持续在假期的放松心情中。

中秋本来安排了一趟飞成都,然后在川西玩一趟的旅行,没想到四川先是限电,然后再是地震影响了前往川西的公路,最后更绝的是整个成都封城。本来想的是即便到时候去不了川西了,那我还可以中秋假期在成都玩几天,没想到最后只能彻底打消了念头,只能怪没有缘分,把机票草草退了。于是四川的行程又要被拖上一阵子才能实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就近的苏州行,在太湖上举杯邀明月,也算是一趟有意义的旅程。

九月底还因为要赶紧花掉房券,去了趟杭州,也算是周末度假。这趟去杭州也十分轻松,吃吃喝喝,走走逛逛,其实就和在上海度过一个周末也差不多。国庆没有安排什么旅行,考虑到这时候出去不仅成本高,而且到处都人挤人。于是计划在调休的那周请两天假错峰出行。

这个月一过就是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工作会忙很多趁着这段时间又是假期又是空档期的,赶紧该玩玩,该出行出行。最近其实整个行业包括经济形势都不好,所以正如我老板对我说的,“这时候做好自己该做的别留下话柄就可以了”。只能祝自己好运,也祝各位都好运。

壬寅年八月小结

这场旷日的高温天气在这个月的最后几天收敛了些,持续了整整一个夏天,让人无所适从。好在这段时间不用天天去公司办公,所以在家里办公不用通勤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这个月算是搬到这里的第一个月,也因为居家办公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更让我意识到家里舒适的重要性。

抓住这个月的尾巴在上海周边玩了一次,这样度假一般地度过周末是一件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的事情,特别是对已经有一阵子没有出去玩的我来说。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这样的度假周末应该会经常出现,地点会选择在上海周边的城市,高铁能到达的地方。

偶尔几次的通勤时间里,我把那本《远山淡影》看完了,这么看来通勤也并不糟糕,特别是每次15号线都能找到位置坐下,我可以慢悠悠拿出书来读,或者找点剧看,合理利用这些零碎时间。

偶尔几次去公司的日子也算是十分舒适的体验,一来可以吃食堂不必考虑中午吃什么,二来因为公司人少,所以办公室十分安静,工作效率也非常高。我也因此会把比较棘手的事情,放到去公司那几天完成。不过,随着这个月的结束,我常态化居家办公的日子也要结束了,九月开始,大部分时间都要来回通勤的。

最近的健身颇有成效,保持着一周三次打卡报到。因为最近健身房几乎被我包场,于是我在健身房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我不用在等别人做完器械,我也不必因为某些器械被占用而妥协做其他动作。我甚至还会一排器械全部调整好以后一个一个做然后再重复,这样就省去了中间需要给肌肉休息的时间,一般像这样子持续半小时,就已经累得不行了。

九月就算是入秋了,这样的天气适合出门短途旅行,如果顺利的话,我会多安排一些附近的行程,期待。

壬寅年七月小结

七月无疑是炽热的,几乎每天都是35度以上的高温。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今年不仅没有梅雨季,连台风都看不到影子。这样的日子里,少数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壮丽的晚霞,紫红色的天,橙红色的云,还有金黄色的阳光,这是这个季节里最美的时刻。

搬家是这个月的主题,从最开始的挑选地理位置和看房,到最后的搬迁,前前后后过了大半个月,直到这个月结束,一切才尘埃落定,慢慢恢复原有的生活。关于搬家的事情我打算另起一篇详细写,这里就不多说了。

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商场里渐渐有了人气,餐厅开始需要取号排队,地铁变得拥挤……酒吧、美术馆相继恢复,就像度过了一整个寒冬似的,一切都开始苏醒。不过也有一些店没能撑过这个寒冬,消失在了城市的进程里。每每路过那些熟悉的街道,途经原本去过的餐厅和店铺,透过玻璃看到它们人去楼空的落魄样子,真让人唏嘘。

旅行的计划被搁置了,一方面是因为到处炎热的天气,导致大部分地方都不适合去,另一方面就是莫名的政策和封控,没有人喜欢充满变数且不自由的旅行。于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和国庆假期,但愿能顺利出行。

  • © 2014-2025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